[实用新型]一种无刷直流分装离心泵内循环油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75245.5 | 申请日: | 2020-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9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罗丹;吴蔚;王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06;H02K9/193 |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分装 离心泵 循环 油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刷直流分装离心泵内循环油路结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电机和泵体,所述泵体内置泵油通道,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泵油通道连通的通油空腔,所述通油空腔的两端分别同轴设置有前轴承安装孔和后轴承安装孔,所述后轴承安装孔处设置有不贯穿电机的侧壁并与泵体的泵油通道连通的回油通道;通过回油通道实现燃油在泵油通道与通油空腔中的内循环,进而实现对电机输出端的石墨轴承及泵体内的桨叶进行润滑,同时有效降低电机与泵体工作时的温度,有效延长电机和泵体的使用寿命,提高泵油作业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心泵内部油路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刷直流分装离心泵内循环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民航机、运输机、直升机等飞机对机载成品的可靠性、长寿命形、易维护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刷直流电动机技术也随之发展进步,分装式结构也成为主流需求。
油泵的可靠性、寿命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电动机的寿命,而电动机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出端的轴承的寿命以及电动机使用环境。采用无刷直流电动机技术,不存在因电刷磨损、碳粉堆积造成的绝缘性能下降的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电机内部和轴承提供循环燃油对电机进行散热和对轴承进行润滑,来保证电机和石墨轴承的长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刷直流分装离心泵内循环油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刷直流分装离心泵内循环油路结构,通油燃油内循环实现对电机输出端的轴承进行有效润滑,同时对电机及泵体进行有效降温,进而延长电机及泵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电机及泵体的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刷直流分装离心泵内循环油路结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电机和泵体,所述泵体内置泵油通道,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泵油通道连通的通油空腔,所述通油空腔的两端分别同轴设置有前轴承安装孔和后轴承安装孔,所述后轴承安装孔处设置有不贯穿电机的侧壁并与泵体的泵油通道连通的回油通道。
通油空腔靠近泵体的一端为前端,通油空腔远离泵体的一端为后端,在通油空腔的前端贯穿设置有与泵油通道连通的前轴承安装孔,在通油空腔的后端对应前轴承安装孔同轴设置有后轴承安装孔。前轴承安装孔和后轴承安装孔中均同轴安装有石墨轴承,石墨轴承的内孔与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同时电机的输出轴朝向泵体延伸并与泵体内部的桨叶传动连接。当电机带动桨叶转动,泵体即通过泵油通道开始泵油,泵油通道中的部分燃油经过前轴承安装孔与石墨轴承之间的间隙或油槽进入通油空腔,进而通过后轴承安装孔与石墨轴承之间的间隙或油槽进入回油通道,然后燃油经过回油通道回流至泵油通道,进而实现燃油的内循环。通过燃油的内循环,不仅能够对前轴承安装孔与后轴承安装孔中的石墨轴承进行有效润滑,同时内循环的燃油能够有效对电机的输出轴及输出端进行降温,改善了电机和泵体的内工作环境,进而有效提高石墨轴承、电机、泵体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回油通道包括第一回油通道和第二回油通道,所述第一回油通道贯穿电机的通油空腔的侧壁并朝向泵体的泵油通道延伸,且第一回油通道的进端与后轴承安装孔的孔壁贯通,所述第一回油通道的出端将电机与泵体之间的安装端面贯通;所述第二回油通道贯穿泵体的侧壁设置,且第二回油通道进端与第一回油通道的出端贯通,所述第二回油通道的出端与泵体的泵油通道连通。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油通道的出端和第二回油通道进端之间通过连接套连通。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油通道的进端设置有朝向泵油通道的单向阀;所述第二回油通道的出端设置有朝向泵油通道的单向阀。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油通道与第二回油通道的直径为1mm-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52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拆分装配的双层式精密模具
- 下一篇:无人物流车厢动力辊道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