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设导热油膨胀槽的聚酯树脂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71779.0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81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普;张伟;魏祥;张栋;李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绿洲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4 | 分类号: | B01J19/24;C08G63/78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8 | 代理人: | 庞庆芳 |
地址: | 250204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设 导热油 膨胀 聚酯树脂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设导热油膨胀槽的聚酯树脂反应釜,涉及聚酯树脂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支架、下反应釜和上反应釜,下反应釜通过加固座焊接在固定支架上,上反应釜通过焊接柱焊接在固定支架内,固定支架内还焊接有分离式导热油加热机构,上反应釜底部和下反应釜顶部均焊接有导热杆,固定支架上焊接有散热管,固定支架一侧焊接有循环泵,循环泵的两个端口上分别通过循环管与上反应釜和下反应釜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且新颖,上反应釜和下反应釜能够用于不同条件下的聚酯树脂处理,且有助于原料混合,同时分离式导热油加热机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加热效果可调节,也更加便于快速散热,实用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酯树脂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设导热油膨胀槽的聚酯树脂反应釜。
背景技术
聚酯树脂分为饱和聚酯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胶粘剂主要由不饱和聚酯树脂、颜填料、引发剂等助剂组成。胶粘剂粘度小、易润湿、工艺性好,固化后的胶层硬度大、透明性好、光亮度高、可室温加压快速固化、耐热性较好,电性能优良。缺点是收缩率大、胶粘韧度不高,耐化学介质性和耐水性较差,用于非结构胶粘剂。主要用于胶粘玻璃钢、硬质塑料、混凝土、电气罐封等,而在聚酯树脂的生产过程中,必要的一个设备便是反应釜,通过反应釜对原料进行加热、搅拌等,是目前普及率较高的一个生产设备。
但是,当前的聚酯树脂反应釜整体结构还是不够完善,在实际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当前的聚酯树脂反应釜加工效果十分单一,只具有一个反应釜的设置,加热效率不可调节,只能够通过电热棒进行调节,也不便于混合搅匀,另一方面当前的聚酯树脂反应釜在使用时散热时十分不便,导热油即使停止加热也会贴合反应釜,持续对反应釜内的原料进行加热,不便于快速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设导热油膨胀槽的聚酯树脂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加工反应效果单一和加热效果不可调节且不便于快速散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设导热油膨胀槽的聚酯树脂反应釜,包括固定支架、下反应釜和上反应釜,所述下反应釜通过加固座焊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上反应釜通过焊接柱焊接在所述固定支架内,所述固定支架内还焊接有分离式导热油加热机构,所述上反应釜底部和所述下反应釜顶部均焊接有导热杆,所述固定支架上焊接有散热管,所述固定支架一侧焊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两个端口上分别通过循环管与所述上反应釜和所述下反应釜连通,所述循环管一端连接有分布管,所述分布管上开设有分布通孔,所述固定支架一侧通过电源线设置有电源插头。
优选的,所述上反应釜和所述下反应釜的底部一侧分别焊接有第一排料管和第二排料管。
优选的,所述上反应釜顶部设置有第一加料管,所述下反应釜顶部一侧焊接有第二加料管。
优选的,所述分离式导热油加热机构包括导热油储存盒和空心导热板,所述导热油储存盒通过伸缩管与所述空心导热板连通。
优选的,所述导热油储存盒内设置有电热棒,所述导热油储存盒和所述空心导热板之间还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导热油储存盒一侧通过导管连接有膨胀球。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位于所述上反应釜和所述下反应釜之间,所述散热管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内通过安装杆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扇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上反应釜和下反应釜即可分开用于不同量或者不同温度下的聚酯树脂生产反应工艺,也可连通进行反应,利用循环泵实现更好的混合效果,能够用于不同条件下的聚酯树脂处理。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分离式导热油加热机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加热效果可调节,也更加便于快速散热,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绿洲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济南绿洲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17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