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提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70373.0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1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业根;王立;苗超;钟敏;陈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4;E03F7/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徐俊杰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市政 排水系统 收集 装置 与其 配套 使用 提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提取装置,收集装置包括排水井井底设置的沉泥槽和放置在沉泥槽内的收集盆。提取装置包括两根交叉的杆体,两根杆体交叉的部分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杆体底部设有勾。将预制的收集盆放在井底,垃圾直接掉落在收集盆内,简单易用,收集盆与沉泥槽无需其他连接,直接放上即可,安装快捷,取出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领域,涉及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排水井是城市排水系统中起到收集、引流雨水,过滤垃圾的建筑结构。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 103866841 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地面雨水蓄洪渗流装置,实际公开了一种排水井结构,井盖上设有孔径较大的过滤孔,在井盖的下方还设有孔径相对较小的防跌篮。较大的过滤孔用于过滤地表相对较大的垃圾,较小的过滤孔用于过滤较小的垃圾。
目前,类似上述的排水井结构主要存在不易于对内部垃圾进行清理的问题。尤其在雨季,降水量较大,井盖及防跌篮中垃圾的蓄存速度加快。井盖处的垃圾位于地表以上,清洁工人可以每天对其进行清理;但防跌篮位于排水井内且位于井盖下方,需要采用特定工具将井盖撬开后方能清理,清理方式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提取装置,从内部入手,解决清理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包括排水井井底设置的沉泥槽和放置在沉泥槽内的收集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
优选的,所述的沉泥槽在排水井井底最少设有两个,且沉泥槽的槽外壁与排水井井底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沉泥槽的槽内壁为斜面,且沉泥槽上口宽度大于底部宽度,与该斜面接触的收集盆外壁同样为斜面与之配合。
优选的,所述收集盆内壁设有凹槽。便于提取装置勾住收集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与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配套使用的提取装置,包括两根交叉的杆体,两根杆体交叉的部分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杆体底部设有勾。
优选的,所述勾设在杆体底部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杆体顶部设有环,且两根杆体顶部之间设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无需每日清理,改变以往从井盖方面入手,无法顾全隔绝垃圾与排水及时的问题,从内部改变,增加可提取的收集盆,极大程度收集落入排水井的垃圾,再一次提出;
将预制的收集盆放在井底,垃圾直接掉落在收集盆内,简单易用,收集盆与沉泥槽无需其他连接,直接放上即可,安装快捷,取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收集装置结构图;
图2为提取装置结构图;
图3为收集装置和提取装置配合图;
图中:1沉泥槽;2收集盆;3凹槽;4杆体;5勾;6环;7弹簧;8排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市政排水系统淤堵收集装置,如图1,包括排水井 8井底设置的沉泥槽1和放置在沉泥槽1内的收集盆2。
所述的沉泥槽1在排水井井底设有两个,且沉泥槽1的槽外壁与排水井井底相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03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持电钻加长杆结构
- 下一篇:双层橱柜拉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