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输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66473.6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15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嘉;于海龙;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嘉 |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混凝土 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储料斗,所述储料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支架与储料斗固定连接,所述储料斗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支架与储料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二搅拌杆和第一搅拌杆来便于进行使用,通过设置的第二搅拌杆的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便于进行混匀,同时,通过两个第一搅拌杆的转动使得物料不断的向中间流动,从而便于快速的将搅拌的物料导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在进行建筑物的搭建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输送。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在进行混凝土输送的过程中物料不能充分的搅拌,且搅拌的物料不能快速的导出;
2、在进行较长的物料输送时,物料易干涸,同时,后续不易对管道的内壁进行清洗。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输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输送装置,具有便于混料,便于输送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储料斗,所述储料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支架与储料斗固定连接,所述储料斗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支架与储料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储料斗的底端设置有空心框,所述空心框的一侧设置有排放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输送装置优选的,所述排放管的内侧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和排放管之间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侧设置有保温隔热块,所述内筒上设置有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输送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与外部电源开关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输送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杆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搅拌杆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输送装置优选的,所述排放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采用手动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输送装置优选的,所述穿孔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穿孔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内筒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第二搅拌杆和第一搅拌杆来便于进行使用,通过设置的第二搅拌杆的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便于进行混匀,同时,通过两个第一搅拌杆的转动使得物料不断的向中间流动,从而便于快速的将搅拌的物料导出。
2、通过设置的内筒和保温隔热块来便于进行使用,通过设置的内筒配合保温隔热块,使得在较长的输送距离下物料不易干涸,同时,在后续需要对管道进行清洗时能够便捷的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嘉,未经王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664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物外墙用喷涂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土木工程桩基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