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面产品IMR转印注塑的模具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60764.4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1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许俊豪;罗俊;陈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16;B29C45/26;B29C45/40;B29C37/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厉丹彤 |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品 imr 注塑 模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面产品IMR转印注塑的模具结构,立面产品沿高度方向划分为至少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模具结构包括定模和动模,定模包括定模第一工位和定模第二工位,定模第一工位与产品的第一区域相适配,定模第二工位与产品的第二区域相适配,定模第一工位设有IMR送膜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立面产品内表面进行IMR转印注塑的模具结构,避免出现产品立面压破膜片造成无法转印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面产品IMR转印注塑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车灯行业中塑料件的外观要求越发的高,多种颜色,多种花纹,甚至多样化的触感,多色材料注塑已经很难满足需求。因此模内转印(IMR)模内装饰技术有了应用需求,但是模内转印一般只能在产品外表面或者小弧度的产品内表面进行;立面产品内表面进行模内转印存在很大限制及技术难度;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1)立面产品内表面进行模内转印需要产品小于一定高度(如8mm)并且要求转印膜片基材耐拉伸性要很高。
(2)立面产品进行模内转印大部分只能在产品外表面进行,外表面转印需要转印涂料具有很高的耐刮耐擦性。
(3)立面产品进行模内转印时对立面实现颜色多样或者图案转印实现很难,对立面的角度有较大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IMR模内转印时由于产品立面压破膜片造成无法转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模内转印膜片压破的立面产品IMR转印注塑的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面产品IMR转印注塑的模具结构,立面产品沿高度方向划分为至少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模具结构包括定模和动模,模具的定模至少包括定模第一工位和定模第二工位,定模第一工位与产品的第一区域相适配,定模第二工位与产品的第二区域相适配,定模第一工位设有IMR送膜机。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模活动设置,使得动模可以与定模第一工位/定模第二工位进行切换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模转动设置,动模的转动中心线沿着于开合模方向。
进一步的,动模具有两个分别与定模第一工位和定模第二工位位置对应的模腔。
进一步的,动模的模腔深度hr,r为模内转印限定高度值,模内转印限定高度值r可以根据产品的形状、材料特性等进行设定,模内转印需要第一区域高度小于一定高度(如8mm),这样转印膜片基材耐拉伸性可以不需要很高,降低难度和材料要求。
进一步的,模具的顶出机构设置在定模的第二工位位置。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立面产品内表面进行IMR转印注塑的模具结构,避免出现产品立面压破膜片造成无法转印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通过IMR送膜机进行送模,实现模内转印注塑;
(3)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的动模可以实现180°旋转,动模的两个模腔与定模的两个工位的模腔相匹配,这样两个工位可以同时进行注塑,提高生产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立面产品由于立面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注塑完成开模后,产品会保留在定模上,将顶出机构设置在定模上,这样,能够顺利的顶出产品,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立体图产品结构图;
图2为第一区域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607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定式焊接工装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中频加热的弯曲管材局部热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