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对线进行织理的初捻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58132.4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2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邱土养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川市鸿海绳网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36 | 分类号: | D01H1/36;D01H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瑶云;陈伟斌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湛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进行 初捻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对线进行织理的初捻机,包括机体和加捻锭,所述机体上安装有纱筒和线筒,且线筒和竖轴相连接,所述机体的底端安装有电动机,且电动机和水平分布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加捻锭滑动连接在滑杆,且滑杆和往复丝杆均安装在机体中,并且往复丝杆和加捻锭的背部螺纹连接,同时往复丝杆的右端通过皮带轮机构和横筒相连,所述线筒的边侧设置有引导环,且引导环的底端和引导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杆的下半段安装有吸管。该便于对线进行织理的初捻机,重新设计底部的传动结构,使单一电动机的运行能够同步实现线筒的转动以及引导结构的上下循环移动,同时使引导结构具备线体表面清理的功能,确保捻线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对线进行织理的初捻机。
背景技术
初捻机又称捻线机,是指将多道纱线经由捻线机的加工,合并成结构强度更高且满足纺织要求的线体的设备,该类设备多由顶端的纱筒、中部的加捻锭以及底部的线筒构成,经由电机等设备的驱动作用下,对纱线进行捻线操作,但是现有的同类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捻线机在纱线合并之前,会有专门的结构对其表面杂乱纤维进行清理,在合并之后,为了保证线体规则的缠绕在线筒上,会使用相应的引导结构,线体和引导结构接触后,线体表面的纤维会不可避免的发生蓬松的现象,影响线体的后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线进行织理的初捻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捻线机在纱线合并之前,会有专门的结构对其表面杂乱纤维进行清理,在合并之后,为了保证线体规则的缠绕在线筒上,会使用相应的引导结构,线体和引导结构接触后,线体表面的纤维会不可避免的发生蓬松的现象,影响线体的后续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对线进行织理的初捻机,包括机体和加捻锭,所述机体上安装有纱筒和线筒,且线筒和竖轴相连接,所述机体的底端安装有电动机,且电动机和水平分布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加捻锭滑动连接在滑杆,且滑杆和往复丝杆均安装在机体中,并且往复丝杆和加捻锭的背部螺纹连接,同时往复丝杆的右端通过皮带轮机构和横筒相连,所述线筒的边侧设置有引导环,且引导环的底端和引导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杆的下半段安装有吸管。
优选的,所述竖轴垂直转动安装在机体的底端,且竖轴的底端安装有第一锥齿,并且第一锥齿和安装在电机轴上的第二锥齿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横筒和电机轴为共轴线设置,横筒的内壁焊接有等间距分布的棘齿,且棘齿与棘爪相卡合,并且棘爪转动安装在电机轴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引导杆通过弹簧垂直滑动连接在机体的底壁,且引导杆的底端与凸轮的侧表面相贴合,并且凸轮垂直固定在电机轴上。
优选的,所述吸管和引导杆内部的第一空腔相连通,且第一空腔的顶端和第二空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空腔呈环形开设在引导环的内壁中,且第二空腔和引导环内壁开设的吸孔相连通,并且吸孔和引导环内表面固定的清理棉为交错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对线进行织理的初捻机,重新设计底部的传动结构,使单一电动机的运行能够同步实现线筒的转动以及引导结构的上下循环移动,同时使引导结构具备线体表面清理的功能,确保捻线质量;
1.锥齿结构以及凸轮结构的使用时,使电机轴在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引导环同步上下移动实现线体合并后更加规则缠绕在线筒上的目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2.吸管以及多个空腔结构的设计使用,方便引导环在上下移动引导线体的同时,利用负压设备(气泵等现有设备)和空腔的导通,将清理出的纤维及时清理出机体,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川市鸿海绳网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吴川市鸿海绳网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58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