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三嗪类液体脱硫的一体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55865.2 | 申请日: | 202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83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泉;唐毅;张振涛;吴思瑶;宋承恩;张晓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充西南石油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杨长青 |
| 地址: | 63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三嗪类 液体 脱硫 一体化 装置 | ||
1.基于三嗪类液体脱硫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罐、气液分离器(3)和脱硫产物贮存罐(5),含硫天然气入口(A)与脱硫罐相连,脱硫罐的出口连接气液分离器(3)的入口,气液分离器(3)的气相出口为净化天然气出口(B),气液分离器(3)的液相出口通过排污管(7)与脱硫产物贮存罐(5)相连;脱硫罐包括第一脱硫罐(1)和第二脱硫罐(2),第一脱硫罐(1)和第二脱硫罐(2)串联或并联连接,第一脱硫罐(1)和第二脱硫罐(2)的还分别通过排污管(7)与脱硫产物贮存罐(5)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嗪类液体脱硫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含硫天然气入口(A)与净化天然气出口(B)之间的脱硫管线(8)形成的脱硫路径为:含硫天然气入口(A)→第一脱硫罐(1)或第二脱硫罐(2)→气液分离器(3)→净化天然气出口(B),或者含硫天然气入口(A)→第一脱硫罐(1)→第二脱硫罐(2)→气液分离器(3)→净化天然气出口(B),或者含硫天然气入口(A)→第二脱硫罐(2)→第一脱硫罐(1)→气液分离器(3)→净化天然气出口(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三嗪类液体脱硫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含硫天然气入口(A)分别与第一脱硫罐(1)的下部入口和第二脱硫罐(2)的下部入口相连,第一脱硫罐(1)的顶部出口分别与第二脱硫罐(2)的底部出入口和气液分离器(3)的入口相连,第二脱硫罐(2)的顶部出口分别与第一脱硫罐(1)的底部出入口和气液分离器(3)相连;第一脱硫罐(1)的顶部出口和下部入口之间还形成环流管线,第二脱硫罐(2)的顶部出口和下部入口之间还形成环流管线,脱硫管线(8)在任意两个连接点之间分别设置阀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嗪类液体脱硫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脱硫罐(1)和第二脱硫罐(2)内分别设置旋流曝气器,第一脱硫罐(1)的底部出入口和第二脱硫罐(2)的底部出入口还分别连接排污管(7),排污管(7)在任意两个连接点之间分别设置阀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嗪类液体脱硫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三嗪类液体脱硫的一体化装置还包括H2S检测仪(6),H2S检测仪(6)在含硫天然气入口(A)、第一脱硫罐(1)的出口和第二脱硫罐(2)的出口分别设置监测点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三嗪类液体脱硫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脱硫管线(8)上的阀门为电动球阀,H2S检测仪(6)为在线式H2S检测仪并分别与脱硫管线(8)上的阀门联锁控制。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三嗪类液体脱硫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硫剂贮存罐(4),脱硫剂贮存罐(4)与第一脱硫罐(1)和第二脱硫罐(2)的之间连接补液管(9),补液管(9)上设置补液泵,补液管(9)上还设置阀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三嗪类液体脱硫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脱硫剂贮存罐(4)的顶部设置呼吸阀,脱硫剂贮存罐(4)和补液泵之间的补液管(9)上设置流量计,补液管(9)在任意两个连接点之间分别设置阀门;补液管(9)分别连接于第一脱硫罐(1)的底部出入口和第二脱硫罐(2)的底部出入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三嗪类液体脱硫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脱硫剂贮存罐(4)还设置添加脱硫剂的快速接头,补液泵串联于从快速接头至脱硫剂贮存罐(4)的管线上;补液管(9)上并联设置两个补液泵,补液泵两侧的管线之间设置安全阀。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三嗪类液体脱硫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脱硫产物贮存罐(5)的顶部设置安全阀、出口端安装放空接头;从第一脱硫罐(1)的底部出入口、第二脱硫罐(2)的底部出入口和气液分离器(3)的液相出口接入脱硫产物贮存罐(5)的排污管(7)上设置过滤器和流量计;排污管(7)任意两个连接点之间分别设置阀门,排污管(7)上的流量计和补液管(9)上的流量计均与补液泵联锁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充西南石油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充西南石油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558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煤废水净化回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饲料粉碎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