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煤废水净化回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55736.3 | 申请日: | 202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3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付望新;高灿宏;刘建国;李翔;彭双;戴礼鉴;吴志良;吴梦;查上达;梁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宝通智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朱晓林 |
| 地址: | 2141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回收再用领域,公开了含煤废水净化回用装置,包括封闭结构的罐体,罐体下部为锥形结构,罐体内设置内锥筒,内锥筒将罐体分隔成不同区域,内锥筒内部为沉泥区,内锥筒和罐体之间为混合絮凝区,内锥筒上方的区域为沉淀区,罐体内上部设置百叶窗过滤器,形成悬浮接触絮凝区。本实用新型中,废水经过罐体内各个区域的反复过滤,废水中的泥、煤渣经排泥口排出,过滤后的净水经净水出口回收再利用,未净化彻底的废水自排污口排出后再次进入罐体净化,净化彻底,耗水量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煤废水净化回用装置,应用于带式输送机冲洗含煤废水的净化回收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冲洗含煤废水的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且耗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废水的“零排放”是当前各国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电厂等对带式输送机冲洗含煤废水处理工艺均使用设置煤泥沉淀池。采用传统的二级沉淀处理工艺,使经处理后的“清液”通过自溢排放至下水道。但由于带式输送机冲洗废水中含有大量非常细小的悬浮颗粒(煤屑),虽经24小时~48小时沉降分离而排水的悬浮物含量一般仍在2000~3000mg/L,有时甚至更高,极大的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若采用常规的絮凝—澄清或絮凝—澄清—过滤等工艺却因占地面积大,技术上可行性差而被否定。而现有的污水净化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进水浊度不高,效率低,运行管理和维修保养麻烦等一系列问题。
这就是我国无废水集中处理系统的带式输送机冲洗含煤废水沉淀池排水普遍存在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效率高、耗水量少并可以实现反冲洗的高浊度废水净化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含煤废水净化回用装置,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废水处理设备存在占地面积大、效率低和耗水量大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含煤废水净化回用装置,包括封闭结构的罐体,所述罐体下部为锥形结构,所述罐体内设置内锥筒,所述内锥筒大端朝上且敞口、小端朝下且封闭连接罐体的内底面,内锥筒将罐体分隔成不同区域,内锥筒内部为沉泥区,内锥筒和罐体之间为混合絮凝区,内锥筒上方的区域为沉淀区,所述罐体内上部设置百叶窗过滤器,形成悬浮接触絮凝区,所述百叶窗过滤器上方布置若干滤篮,滤篮形成过滤接触絮凝区,所述滤篮为滤网围成的腔体结构,所述滤篮内部连通百叶窗过滤器的出口,所述罐体下部的锥形结构处设置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进水方向与锥形结构的外周相切,与进水口连通的罐体内区域形成搅拌絮凝区,搅拌絮凝区位于混合絮凝区的下端,所述罐体底端设置排污口,所述内锥筒底端开设伸出罐体外的排泥口,所述罐体上部设置净水出口,所述净水出口连通罐体内、滤篮外部空间,所述罐体顶部设置反冲洗进水口。
优选的,所述内锥筒的上端敞口位于罐体的中下部。
优选的,所述锥形结构的下端和内锥筒的下端分别延伸一段圆筒结构,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圆筒结构外周,圆筒结构处的罐体和内锥筒之间的区域则为搅拌絮凝区。
优选的,所述内锥筒的上端通过筋板连接罐体。
优选的,所述百叶窗过滤器包括法兰盘、百叶窗、套环和加强筋,法兰盘水平设置于罐体内上部,所述法兰盘外周固定连接罐体,百叶窗固定于法兰盘上,套环套接于百叶窗外,加强筋上开设有供百叶窗的叶片穿过的孔,百叶窗的叶片穿过加强筋,加强筋焊接在套环上。
优选的,所述滤篮设置于滤篮支撑架上,所述滤篮支撑架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滤篮支撑架扣在百叶窗过滤器外并固定连接法兰盘,所述滤篮支撑架内部连通滤篮内部和百叶窗过滤器出口。
优选的,所述滤篮包括由不锈钢烧结网制成的筒体结构,所述筒体结构一端由不锈钢烧结网封头封闭、另一端焊接于法兰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宝通智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宝通智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557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尾矿库的智能降尘系统
- 下一篇:基于三嗪类液体脱硫的一体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