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分餐餐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55590.2 | 申请日: | 202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5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关杰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杰夫 |
| 主分类号: | A47G19/02 | 分类号: | A47G19/02 |
| 代理公司: | 昆明普发诺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9 | 代理人: | 葛玉军 |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组合式 分餐 餐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分餐餐具,涉及餐具技术领域。所述多功能组合式分餐餐具,包括多个单元盘体,单元盘体由同心设置的第一弧形侧壁和第二弧形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板合围而成的顶部开口的扇形盘体,第一侧壁连接第一弧形侧壁和第二弧形侧壁的一端,第二侧壁连接第一弧形侧壁和第二弧形侧壁的另一端,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与底板垂直设置,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凸起的磁柱,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凹陷的磁吸部,单元盘体通过磁柱与磁吸部的吸合进行拼接。单元盘体通过磁柱与磁吸部的吸合按照使用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进行拼接,用餐完后可以拆开对单元盘体清洗进行叠放收纳,使用和存放非常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分餐餐具。
背景技术
我国人民自古沿用“合餐制”就餐,虽然简便但不卫生,众多学者也指出了中式共餐中病毒和细菌会随餐具如筷子、勺子等传播,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风险。这也使得分餐制慢慢得到了推广,但目前的分餐餐盘构造较为固定,以在盘面中设置田字形格栅的平底餐盘最为多见,此类餐盘虽满足了分餐需求,但是形状固定,占用面积大,清洗后不方便存放,特别是在家庭中使用时,有时候菜品种类不多时,也需要占用一整个餐盘,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分餐餐具,解决现有分餐盘形状固定、占用面积大、使用存放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组合式分餐餐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单元盘体,单元盘体由同心设置的第一弧形侧壁和第二弧形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板合围而成的顶部开口的扇形盘体,第一侧壁连接第一弧形侧壁和第二弧形侧壁的一端,第二侧壁连接第一弧形侧壁和第二弧形侧壁的另一端,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与底板垂直设置,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凸起的磁柱,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凹陷的磁吸部,单元盘体通过磁柱与磁吸部的吸合进行拼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分餐餐具还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由底座和磁性柱体构成,磁性柱体安装于底座上,第二弧形侧壁与磁性柱体外侧壁吸合。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磁性柱体外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支撑平台,支撑平台外侧壁向上延伸形成定位部,单元盘体的底板底面向上凹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定位部相适配。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磁柱为圆柱体形状,磁吸部由上部的滑槽和下部的定位槽构成,定位槽为弧形且与磁柱外侧壁相适应,滑槽上宽下窄且与定位槽连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板底部周边向上凹形成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二弧形侧壁顶部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合方便的分餐餐具,单元盘体通过磁柱与磁吸部的吸合按照使用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进行拼接,用餐完后可以拆开对单元盘体清洗进行叠放收纳,使用和存放非常方便;可将单元盘体与支撑柱组合使用,将单元盘体吸合在磁性柱体上,且通过支撑平台和定位部进行支撑和固定,有效固定单元盘体,可用于食物的摆放,使餐具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单元盘体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元盘体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位放大图。
图4为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位放大图。
图6为单元盘体的一个使用状态图。
图7为单元盘体的另一个使用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杰夫,未经关杰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555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拼装式铰接油缸座及盾构机铰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