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科进食护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45802.9 | 申请日: | 202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9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郭东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东云 |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A47J3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1900 山东省滨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科 进食 护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科进食护理装置,包括主桌板,所述主桌板的内部设有一密封水槽,所述主桌板的内部设有电热装置,所述电热装置处于水槽的下端且与水槽的下底面相贴,所述电热装置内部设有电热丝,所述主桌板的右侧面外表面固定连接温度控制器,所述主桌板上表面固定连接装碗槽,所述装碗槽内部有半圆形凹槽,所述装碗槽的凹槽深度等同装碗槽上表面到水槽上表面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水槽、电热装置与电热丝,电热装置内的电热丝发热后可将热量传递给水槽,从而使与加热的水槽直接接触的装有饭菜的碗加热,最终实现饭菜的持续保温,防止冷饭菜对患者的肠胃造成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食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内科进食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消化内科病人需要进行卧床修养,在修养过程中病人的进食是个较大的问题,一些尚有自主进食能力的病人的进食方式是病人坐在病床上,将食物放置在专门设置的进食板上供病人进行进食,但是现有的消化内科进食板上没有安装加热机构,由于内科患者的进食速度偏慢,当患者食用饭菜时饭菜的温度逐渐变低,饭菜的味道变差,且冷饭菜会对患者的肠胃造成伤害,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以及恢复,因而进食护理装置的保温效果十分重要,如果进食护理装置的保温性较差,则会大大降低其使用效果;传统的进食护理装置往往无相应的饭菜保温装置,或者保温性能较差,无法实现长时间保温,存在一定的不足,且传统的进食护理装置温度不可以随意调节,在使用时有较多局限,无法自由控制饭菜需保持的温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内科进食护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进食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进食护理装置往往无相应的饭菜保温装置,或者保温性能较差,无法实现长时间保温,存在一定的不足,且传统的进食护理装置温度不可以随意调节,在使用时有较多局限,无法自由控制饭菜需保持的温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进食护理装置,包括主桌板,所述主桌板为一长方体结构,所述主桌板的内部设有一密封水槽,所述水槽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水槽与主桌板固定连接,所述主桌板的内部设有电热装置,所述电热装置处于水槽的下端且与水槽的下底面相贴,所述电热装置内部设有电热丝,所述主桌板的右侧面外表面固定连接温度控制器,所述电热装置与温度控制器通过电线电路连接,所述主桌板上表面固定连接装碗槽,所述装碗槽内部有半圆形凹槽,所述装碗槽的凹槽深度等同装碗槽上表面到水槽上表面的距离,所述主桌板上表面一侧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吸管夹,所述主桌板上表面远离支架的一侧开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穿透主桌板与水槽内部接通,所述注水管上螺纹连接注水盖,所述主桌板远离温度控制器的一侧开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穿透主桌板与水槽内部接通,所述出水管上螺纹连接出水盖,所述主桌板下底面固定连接上支杆,所述上支杆数量为4,所述上支杆关于主桌板中心线方向两两对称。
优选的,每个所述上支杆的下端皆设有下支杆,所述下支杆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上支杆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上支杆可伸入到下支杆中,所述下支杆上端转动连接有旋钮,所述上支杆与旋钮螺纹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下支杆的下底端皆固定连接底脚。
优选的,所述主桌板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水槽采用易导热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装碗槽的数量为4,且每个所述装碗槽的直径不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内科进食护理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水槽、电热装置与电热丝,电热装置内的电热丝发热后可将热量传递给水槽,从而使与加热的水槽直接接触的装有饭菜的碗加热,最终实现饭菜的持续保温,防止冷饭菜对患者的肠胃造成伤害。
(2)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可调节电热装置的发热情况,从而控制饭菜保持的温度,使温度可随意调节,增加进食护理装置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东云,未经郭东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58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