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轮胎陷坑的自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4240.6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2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姣;顾睿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B60S13/00 | 分类号: | B60S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张欢欢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轮胎 陷坑 自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轮胎陷坑的自救装置,包括底座及固接在所述底座一侧的气囊垫。底座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气囊垫充气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辊筒、动力传递杆、气泵。驱动辊筒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其侧壁能抵接在汽车轮胎上。动力传递杆、气泵均内置在底座内,动力传递杆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辊筒、气泵铰接,气泵与气囊垫的气阀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轮胎陷坑的自救装置不仅能快速地使轮胎脱离陷坑的困境,而且操作简单,故障率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轮胎陷坑的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要求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也要求汽车的多功能性。但当汽车行驶在沙漠中或者泥泞的土路上时,由于天气条件或者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汽车轮胎经常会陷入泥坑中,导致无法驶离而被困。现有的车胎陷入泥坑的解决方法通常是采用拖车或者使用铁链绑在车轮上增加摩擦力,但采用拖车资源耗费较大,等候时间较长,在人群不密集的地方实施较为困难,而采用铁链捆绑不仅实施麻烦,而且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轮胎陷坑的自救装置,无需额外的动力即可实现轮胎陷坑的自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轮胎陷坑的自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及固接在所述底座一侧的气囊垫;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气囊垫充气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辊筒、动力传递杆和气泵;所述驱动辊筒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侧壁能抵接在汽车轮胎上;所述动力传递杆、气泵均内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动力传递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辊筒和气泵铰接,所述气泵与所述气囊垫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下斜的倾斜坡面,所述倾斜坡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辊筒的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辊筒包括固接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套装有能转动的滚筒,所述滚筒的侧壁部分凸出所述倾斜坡面。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橡胶凸棱。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的一端凸出所述固定轴,其上设有用于铰接所述动力传递杆的铰接轴。
进一步的,所述气泵包括气泵本体,所述气泵本体的一端滑动设置有与所述动力传递杆铰接的活塞杆,另一端固接有与所述气囊垫的气阀连接的充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垫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其捆扎到汽车轮胎上的绑带。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垫的一侧中部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穿设有所述绑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驱动机构与气囊垫的配合实现了对气囊垫的充气;通过驱动辊筒与轮胎的抵接实现了通过轮胎的转动带动驱动辊筒的转动,进而无需额外的动力即可实现轮胎陷坑的自救;该自救装置不仅能快速地使轮胎脱离陷坑的困境,而且操作简单,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救装置进入泥坑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救装置充气时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11、倾斜坡面;2、气囊垫;21、穿孔;22、绑带;3、驱动辊筒;31、固定轴;32、滚筒;321、橡胶凸棱;4、动力传递杆;5、气泵;51、气泵本体;52、活塞杆;53、充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42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物混凝土预制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压缩机机壳拉伸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