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袋接口保护套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44014.8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40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吴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A61J1/14;A61M5/14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口 护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为血袋接口保护套,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可有效避免血制品污染的浪费,且不会造成患者经济负担;包括保护套本体,保护套本体外形为圆柱形,且保护套本体尺寸与血袋接口处尺寸及输血器接头尺寸相匹配,具体为保护套本体头端直径为7mm,保护套本体尾端直径为9mm,保护套本体总长度为38.5mm,保护套本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槽结构,且卡槽结构直径为8.4mm,卡槽头直径为8mm,保护套本体为上小下大结构,且保护套本体可通过卡槽结构与血袋连接处充分接触,保护套本体外侧设置有竖直防滑纹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为血袋接口保护套。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输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临床输血的目的是达到临床最大限度的安全、有效的输血。目前,血制品包装袋较柔软,与输血器连接处材质较薄,在进行连接时易发生输血器针头将血袋壁戳破的情况,从而导致血制品无法使用。现如今血源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做到安全用血,避免造成血液资源不必要的浪费;现有申请号为“ CN201520004092.0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输血器接口套件”,其在血袋接口的头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在穿刺针柱状部外壁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使用时通过螺纹结构将穿刺针柱状部与血袋接口密封相连,从而完成血袋与穿刺针的连接,这种输血器接口套件使用时还需进行旋转螺装,较为麻烦,因此需要一种操作简便的保护套来防止血袋破损,并方便医疗人员进行操作使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可有效避免血制品污染的浪费,且不会造成患者经济负担的血袋接口保护套。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袋接口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外形为圆柱形,且保护套本体尺寸与血袋接口处尺寸及输血器接头尺寸相匹配,保护套本体的头端直径为7mm,保护套本体的尾端直径为9mm,保护套本体总长度为38.5mm,所述保护套本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槽结构,且卡槽结构直径为8.4mm,卡槽头直径为8mm,所述保护套本体为上小下大结构,且保护套本体可通过卡槽结构与血袋连接处充分接触,所述保护套本体外侧设置有竖直防滑纹路。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本体选用医用塑料材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血袋接口保护套,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血袋接口保护套,通过设计成与血袋接口和输血器接头相匹配的尺寸,使其在使用时可插入血袋与血袋壁充分接触,并通过竖直防滑纹路防止脱落,卡槽使得保护套本体与血袋连接处充分接触,避免渗漏,后续将输血器接头直接插入至血袋接口保护套内,避免了输血器接头与血袋的直接接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可有效避免血制品污染的浪费,且不会造成患者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仰视图。
图中:1、保护套本体;2、头端;3、尾端;4、卡槽;5、竖直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未经浙江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40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搅拌机搅拌组件
- 下一篇:颈椎按摩仪无级调节强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