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41617.2 | 申请日: | 2020-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97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平;张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掖市中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 |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洪中清 |
| 地址: | 734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内科 下肢 按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两组按摩组件,两组按摩组件镜像设置;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导轨、支撑件和按摩件,导轨的形状为U形,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件分别为脚踝支撑件和腿部支撑件,按摩件包括基板、连接杆、导向板和移动轮,基板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导向板的上方,导向板水平设置在导轨的上表面,基板的内侧设有若干按摩锤,各按摩锤传动连接有一个振动电机,振动电机位于基板的内部,移动轮传动连接有一个转动电机,该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中,导轨能够将用户的下肢包围在内部,使得按摩组件在导轨上移动的时候,能够对下肢进行周向按摩,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病人,大都需要护理人员按摩来促进病情的恢复,这样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尤其是当遇到需要对下肢进行按摩的患者时,当需要搬动下肢时更是费力,为此,市场上推出了很多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这些按摩装置种类繁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根据专利号CN201721217619-一种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以下统称参考专利,该参考专利中,能够对下肢进行来回的按摩,但是按摩的区域仅仅局限在脚底,这样就限制了装置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两组按摩组件,两组按摩组件镜像设置;
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导轨、支撑件和按摩件,导轨的形状为U形,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件分别为脚踝支撑件和腿部支撑件,按摩件包括基板、连接杆、导向板和移动轮,基板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导向板的上方,导向板水平设置在导轨的上表面,基板的内侧设有若干按摩锤,各按摩锤传动连接有一个振动电机,振动电机位于基板的内部,移动轮传动连接有一个转动电机,转动电机固定在一根固定杆上,转动电机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导向板的下方,移动轮位于导轨的内部。
该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中,导轨能够将用户的下肢包围在内部,使得按摩组件在导轨上移动的时候,能够对下肢进行周向按摩,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该按摩组件中,转动电机控制移动轮在导轨底部移动,能够实现基板在导轨上可靠移动,导向板能够使得基板保持稳定,振动电机控制各自的按摩捶能够对用户的下肢进行按摩。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一块清障板,清障板设有斜度,能够对导向板前方的障碍物铲除,防止障碍物钻入导向板底部,使得按摩组件无法顺利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按摩锤的端部设有海绵,减少按摩捶冲击到用户下肢时候的应力。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电机为变频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座和支撑杆,支撑座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底座上,支撑座的上端面设有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中医内科下肢按摩装置中,导轨能够将用户的下肢包围在内部,使得按摩组件在导轨上移动的时候,能够对下肢进行周向按摩,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按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导轨,3.脚踝支撑件,4.腿部支撑件,5.按摩件, 6.基板,7.按摩锤,8.连接杆,9.导向板,10.清障板,11.固定杆,12. 转动电机,13.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掖市中医医院,未经张掖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16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用伤口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皮肤治疗的罩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