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率冲孔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39882.7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68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朗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B26F1/1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晋圣智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率 冲孔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率冲孔模具,涉及冲孔模具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窄条冲孔模具冲孔效率低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下模具,下模具上设有冲孔腔,冲孔腔的底面设有下料孔,冲孔腔内设有用于固定物料的工件固定座,工件固定座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槽,下模具上还设有导向座,导向座内设有用于冲孔的冲头,冲头上设有根据不同孔径大小而改变的冲孔头,导向座上设有沉孔,冲头固定在沉孔内,冲头的外侧套设有用于使冲头回位的回位弹簧,导向座在远离下模具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对冲头限位的限位盖,限位盖为环形板,放置槽为T型槽;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冲孔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孔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冲孔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要在既薄又窄的条料上形成孔,采用模具冲孔往往是最佳的工艺方法,因为如果用机加工钻孔,由于料薄难以夹持,零件尺寸和精度难以保证,并且工作量增大且成本高,但又如果冲压件是多品种、少批量,且产品更新快,则需要在短周期内制作大量的模具,不可避免地会增加生产成本且延长整个生产周期,这样就需要一种模具结构尽可能通用化,模具零件成组化的模具。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6747374U”公开了一种冲孔模具,它包括下模座、凹模、导正板、冲击块和凸模;所述下模座上开有孔;所述凹模安装并限位在下模座上,所述凹模上设置有定位坯料的坯料放置位,所述凹模上设置有导料刃口通道;所述导正板安装并限位在下模座上,并位于所述凹模的上侧,所述导正板上设置有凸模导正通道;所述凸模容置于所述凸模导正通道内,并且所述凸模在冲击块的打击下与凹模配合剪切放置于坯料放置位上的坯料,然后和剪切下来的剪切料一起依次通过所述导料刃口通道和所述孔。该装置既能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又减少了模具数量,同时又能满足零件的质量要求,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进度。但是,该装置在更换工件时需要将导正板、冲击块和凸模从凹模内拆掉,再更换工件,使得冲孔效率较低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效率冲孔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率冲孔模具,包括下模具,下模具上设有冲孔腔,冲孔腔的底面设有下料孔,冲孔腔内设有用于固定物料的工件固定座,工件固定座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槽,下模具上还设有导向座,导向座内设有用于冲孔的冲头,冲头上设有根据不同孔径大小而改变的冲孔头,导向座上设有沉孔,冲头固定在沉孔内,冲头的外侧套设有用于使冲头回位的回位弹簧,导向座在远离下模具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对冲头限位的限位盖,限位盖为环形板,放置槽为T型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窄条冲孔模具冲孔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率冲孔模具,包括下模具,下模具上设有冲孔腔,冲孔腔的底面设有下料孔,冲孔腔内设有用于固定物料的工件固定座,工件固定座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放置槽,下模具上还设有导向座,导向座内设有用于冲孔的冲头,冲头上设有根据不同孔径大小而改变的冲孔头,导向座上设有沉孔,冲头固定在沉孔内,冲头的外侧套设有用于使冲头回位的回位弹簧,导向座在远离下模具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对冲头限位的限位盖,限位盖为环形板,放置槽为T型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下料孔为沉孔,下料孔内设有用于防止冲孔时工件固定座和工件产生变形的支撑管,支撑管为两端设有开口的筒状,支撑管的一端设有与下料孔配合的环形凸起,支撑管内的孔径大于工件上所冲孔的孔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下料孔的下方还设有能够将废料从下料孔底部导出的导料孔,导料孔为直角梯形孔,且导料孔处于下端的一面为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冲头为圆形柱体,冲孔头设在冲头上靠近下模具的一端,冲头的中间位置设有限位边,回位弹簧套设在限位边与冲孔头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冲孔腔的一端还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为宽度与冲孔腔宽度相同的板状,限位板上设有腰型孔,限位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到下模具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朗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朗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398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尾气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用雷达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