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颈带式耳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38225.0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60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巩宪波;宋坤;张亚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周容 |
| 地址: | 26610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带式 耳机 | ||
一种颈带式耳机包括:呈C型并佩戴在用户颈部的颈带以及设置在颈带端部的耳机本体;耳机本体中设置有第一磁铁;还包括:线材,线材自颈带的外表面向外伸出并沿颈带的外表面延伸以连接耳机本体;线控盒组件,线控盒组件与颈带的端部固定连接,线控盒组件包括:第二磁铁,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磁性相反;和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检测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吸合状态,生成并输出第一耳机本体检测信号。在本实用新型中,处于自由状态的线材的长度相对较小,耳机本体不会出现悬垂、晃动、碰撞的现象,降低听诊器效应的出现频率。当用户不使用颈带式耳机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吸合,进一步将耳机本体吸合并固定在线控盒组件上,准确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带式耳机。
背景技术
市售的颈带式耳机,耳机软线通常从线控盒端部向外伸出。由于线控盒端部和耳部的距离较远,这种设计会导致耳机软线过长,如果用户佩戴耳机的同时运动或走路耳机线会发生晃动,撞击脸部或者衣服,造成听诊器效应,影响耳机使用效果。同时,当耳机头取下后,会悬挂在胸前。现有技术中通常设计在两个耳机头中设置磁铁,当磁铁吸合时,暂停播放。但是,由于耳机软线过长,磁铁可能无法准确吸合,导致无法主动暂停播放音乐,造成电量浪费。同时,耳机头在胸前晃动也容易影响佩戴体验。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颈带式耳机中耳机软线从线控盒端部向外伸出,导致耳机软线过长,容易发生晃动,撞击,造成听诊器效应,影响耳机使用效果,且容易出现耳机头中磁铁无法准确吸合的问题,设计并提供一种颈带式耳机。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颈带式耳机,包括:呈C型并佩戴在用户的颈部的颈带以及设置在所述颈带端部的耳机本体;所述耳机本体中设置有第一磁铁;还包括:线材,所述线材自所述颈带的外表面向外伸出并沿所述颈带的外表面延伸以连接耳机本体;和线控盒组件,所述线控盒组件与所述颈带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线控盒组件包括: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磁性相反;和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吸合状态,生成并输出第一耳机本体检测信号。
为检测颈带的佩戴状态,还包括:颈带盒组件,所述颈带盒组件设置在所述颈带上,所述颈带盒组件中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检测用户颈带佩戴状态,生成并输出第一颈带佩戴检测信号。
为保持吸合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所述线控盒组件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上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吸合时,所述第一磁铁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中。
与第一凹槽匹配,且综合美观防尘的效果,所述耳机本体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上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磁铁外侧罩设有装饰盖;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吸合时,所述装饰盖伸入至所述第一凹槽中。
第一外壳优选采用卡接的组合方式,以利于维护其中的霍尔传感器等电子元件,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线控盒上盖和线控盒下盖,所述线控盒上盖和线控盒下盖沿自外向内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形成在所述线控盒上盖上,所述霍尔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磁铁和线控盒下盖之间。
为了便于调节线材的长度,还包括:调节环,所述调节环设置在所述颈带的端部,所述调节环环绕设置在所述颈带以及所述线材外侧。
为了降低整个颈带式耳机的尺寸,所述颈带盒组件嵌入至所述颈带中,所述颈带盒组件包括:颈带盒上盖和颈带盒下盖,所述颈带盒上盖和颈带盒下盖沿自外向内的方向依次布设,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颈带盒上盖和颈带盒下盖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382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