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柱基座结构连接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37731.8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1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本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本跃 |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刘庆超 |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基座 结构 连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连接件领域,尤其是建筑柱基座结构连接件,包括一U型主固件,两所述包覆段的左右两端部分别相对平行弯曲,两所述包覆段均伸出混凝土地面并用于包覆木柱结构的各侧面,两所述包覆段与所述木柱结构的各侧面之间分别栓接固连,在所述U型主固件的U型腔内设有一抗提拉预埋件。在施工前整个结构件采用预先预埋固定的方式,施工时浇筑混凝土,本结构连接件采用上部U型主固件与下部抗提拉预埋件相结合的方式在预埋浇筑后能有效的实现固定,通过上下部的配合实现多点支撑、降低结构件在较大的反复载荷或风载作用下出现强烈晃动、掀起的情况的发生概率;保证仿古建筑施工过程中木柱连接的稳定性,安全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连接件领域,尤其是建筑柱基座结构连接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复古式建筑施工建造的过程中常采用木质梁柱来彰显建筑结构的复古特色,木质件与混凝土结构在连接时通常无法直接插接连接,因为通过单纯的插接连接无论是在结构强度上还是在后期连接部位的长期维护上都存在较大的施工难度,同时也很难保证施工质量。
现在通常采用结构连接件实现木柱与混凝土的连接,传统的该类固定式连接件在使用其对木柱与混凝土实现连接作用时,由于现有连接件拉结效果与对中稳定性较差,使得整个结构连接件的自身稳定性无法承载较大的反复载荷,这直接导致木柱结构的稳定系数降低,容易出现基座晃动、掀起的情况,在一些多风载地区使用时安全隐患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建筑柱基座结构连接件,所述结构连接件为钢制结构件,包括一预埋在混凝土地面以下的U型主固件,所述U型主固件的两竖直段的上部均呈水平状弯曲并在其各自的水平末端处向上竖直折起形成包覆段,两所述包覆段的左右两端部分别相对平行弯曲,两所述包覆段均伸出混凝土地面并用于包覆木柱结构的各侧面,两所述包覆段与所述木柱结构的各侧面之间分别栓接固连,在所述U型主固件的U型腔内设有一抗提拉预埋件,所述抗提拉预埋件的两端分别伸至所述U型主固件的U型腔下方左右两侧。
优选地,在所述U型主固件的两竖直段的前后侧面上分别一体成型有一加强鳍板,在各所述加强鳍板的两侧壁上固连有若干个加强悬梁。
优选地,所述抗提拉预埋件包括一卡接在所述U型主固件的U型腔内侧水平段上的倒置U型架,所述倒置U型架的两竖直段分别通过所述U型主固件的左右两侧向下伸至混凝土结构内固定,在所述倒置U型架的两竖直段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副鳍板。
优选地,在各所述加强鳍板与各所述副鳍板的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用于连通其两侧的混凝土结构。
优选地,在所述包覆段的各侧壁上焊接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在施工前整个结构件采用预先预埋固定的方式,施工时浇筑混凝土,本结构连接件采用上部U型主固件与下部抗提拉预埋件相结合的方式在预埋浇筑后能有效的实现固定,通过上下部的配合实现多点支撑、降低结构件在较大的反复载荷或风载作用下出现强烈晃动、掀起的情况的发生概率;保证仿古建筑施工过程中木柱连接的稳定性,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本跃,未经张本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377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挖掘机挖斗油缸
- 下一篇:一种电厂空冷岛清洗系统用上下同驱驱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