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分子衬瓦扶正插接双向防脱驱动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35600.6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54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法祥;李洪坤;付辉;王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寿光市坤隆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E21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尹春雷 |
地址: | 26271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分子 扶正 插接 双向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分子衬瓦扶正插接双向防脱驱动杆,包括:驱动杆本体,驱动杆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扶正总成,驱动杆本体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与驱动杆本体同轴设置;驱动杆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其中一驱动杆本体的连接部与另一驱动杆本体的连接套筒相适配且可活动拆卸,将一驱动杆本体的连接部与另一驱动杆本体的连接套筒组装在一起,即可将两个驱动杆安装在一起,组合安装在一起的若干驱动杆与螺杆泵转子连接,解决了驱动杆使用过程中因正、反转时脱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驱动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分子衬瓦扶正插接双向防脱驱动杆。
背景技术
螺杆泵采油系统是由螺杆泵驱动杆柱通过旋转运动向螺杆泵传递动力,驱动杆柱旋转时要与螺杆泵泵上油管内壁接触产生摩擦,需要对驱动杆柱进行扶正。
现有的驱动杆柱扶正器一般采用常规直注式扶正器,直接注塑于杆体上,该扶正器如设计成螺旋结构可改善油流方向对管壁上的结蜡有一定的冲刷作用,但会增加油流阻力,影响螺杆泵采油井的产出。同时螺杆泵生产过程中优于扭矩和流体势能的释放,使螺杆泵驱动杆柱和动力总成的工作转向朝相反方向旋转,常规NC锥扣很容易造成脱扣停产,甚至造成事故。因此,目前螺杆泵采油时的杆柱扶正、结蜡、脱扣问题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造成螺杆泵修井作业周期短,停产修井频繁,维护费用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分子衬瓦扶正插接双向防脱驱动杆,以解决驱动杆使用过程中因正、反转造成的脱扣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分子衬瓦扶正插接双向防脱驱动杆,包括:驱动杆本体,所述驱动杆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扶正总成,所述驱动杆本体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与驱动杆本体同轴设置;
所述驱动杆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其中一驱动杆本体的所述连接部与另一驱动杆本体的所述连接套筒相适配且可活动拆卸。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驱动杆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段,所述连接套筒螺纹安装于所述第一螺纹段上;
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二螺纹段与连接套筒螺纹适配。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连接套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帽和第二螺纹帽,所述第一螺纹帽和第二螺纹帽均螺纹安装于所述第一螺纹段上。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驱动杆本体的一自由端设置有定位凸楞,所述驱动杆本体的另一自由端设置有定位凹槽,其中一驱动杆本体的所述定位凸楞与另一驱动杆本体的所述定位凹槽相适配。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扶正总成包括安装于所述驱动杆本体上的衬瓦,所述衬瓦上安装有扶正套。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扶正套外缘上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螺旋延伸方向与所述驱动杆本体的延伸方向一致。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衬瓦之间的所述驱动杆本体上安装有限位块。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驱动杆本体与衬瓦之间,所述限位块包括限位凸起,两所述限位凸起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衬瓦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衬瓦与相邻的所述限位凸起之间设置有间隙。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间隙的距离为1.5mm-2.5mm。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寿光市坤隆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寿光市坤隆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356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通道气体采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