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弹簧结构的极光膜鞍座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33697.7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99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剑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勒罗亚车业(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J1/18 | 分类号: | B62J1/18;B62J6/20 |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永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0 | 代理人: | 陈晓良 |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弹簧 结构 极光 膜鞍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弹簧结构的极光膜鞍座,包括鞍梁组件、自攻螺丝和塑料底板,所述塑料底板的前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鞍梁组件的前端插装在插接槽内,所述鞍梁组件的后端通过自攻螺丝与塑料底板相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鞍梁组件通过铆钉固定以及鞍粱组件与塑料底板通过自攻螺丝进行固定省去了预埋螺母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并且极光膜的设置能够起到反光的作用,能够便于夜间提醒后方车辆,提高了夜间骑自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鞍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弹簧结构的极光膜鞍座。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行车鞍座在进行鞍梁组件与塑料底板的固定安装时,通常需要在塑料底板上预埋螺母,然后再通过螺丝将两者进行固定,此种生产方式效率较低且生产成本较高,同时传统的自行车鞍座上也未设置反光膜等器物,因此在夜晚骑行自行车时,后方车辆往往不易发觉前方的自行车,因此对于夜间骑行自行车其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到的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新型弹簧结构的极光膜鞍座,包括鞍梁组件、自攻螺丝和塑料底板,所述鞍梁组件包括鞍梁、弹簧和连接过桥,鞍梁、连接过桥和弹簧通过铆钉固定,所述塑料底板的前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正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插孔,所述鞍梁组件的前端插装在插接槽内,所述鞍梁组件的后端通过自攻螺丝与塑料底板相固定,所述插接槽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固定盖板通过自攻螺丝固定安装在塑料底板上,所述卡扣插入插孔中将鞍梁组件的前端进行固定,所述塑料底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发泡坐垫,所述发泡坐垫的后端位置处热压设置有极光膜。
作为优选,所述极光膜包括背膜层,所述背膜层的上端设置有聚酯热熔胶层,所述聚酯热熔胶层的上端设置有树脂层,所述树脂层的上端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上端设置有玻璃珠层,所述玻璃珠层的上端设置有PET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鞍梁组件通过铆钉固定以及鞍粱组件与塑料底板通过自攻螺丝进行固定省去了预埋螺母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并且极光膜的设置能够起到反光的作用,能够便于夜间提醒后方车辆,提高了夜间骑自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极光膜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塑料底板;2、鞍梁组件;3、固定盖板;4、自攻螺丝;5、插接槽;6、插孔;7、发泡坐垫;8、卡扣;9、极光膜;10、背膜层;11、聚酯热熔胶层;12、树脂层;13、反射层;14、玻璃珠层;15、PET保护层;16、鞍梁;17、弹簧;18、连接过桥。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勒罗亚车业(中国)有限公司,未经赛勒罗亚车业(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336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胶辊衬套加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调节的铝型材加工用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