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监测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便捷佩戴检测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27209.1 | 申请日: | 2020-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8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滑卉琳;许倩;惠彬彬;王迎;杜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M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江楠竹;余萍萍 |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透析 患者 功能 便捷 佩戴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监测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便捷佩戴检测环,包括壳体、放置槽、螺纹外套、避让孔、气垫圈、连接气管、气囊、拆装套、螺纹内套、声呐传感器、PLC处理器、操控台,该一种可监测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便捷佩戴检测环,功能强大,操作便捷,首先采用了声呐式机构设计,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内瘘进行监测,实现了精准量化检测,其次通过充气和旋转组合结构的相互配合作用,不仅能够便捷佩戴,提高与患者手臂之间的牢固性,此外也实现了巧妙拆分,方便了浸泡消毒,也避免内置电器元件接触消毒液,综上,拓展了临床实用性,利于血液透析领域的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瘘检测环,尤其涉及一种可监测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便捷佩戴检测环。
背景技术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需要患者及医护人员定时监测其功能,才能保持内瘘的长期通畅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传统的监测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方法为患者每日定时用手触摸内瘘手术部位是否有血管震颤,但肥胖患者由于皮下脂肪厚,往往不易触及内瘘血管震颤,更无法分辨血管震颤的改变,从而不能准确评估内瘘功能,不能及早发现内瘘出现的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年老体弱、伴有肢体残疾患者也不能应用这种方法准确评估内瘘功能。另一种评估内瘘功能的方法为用听诊器听诊血管杂音,可患者不常具备听诊器,对其使用方法不能普遍掌握,且使用不方便,使这种方法使用受限;此外护理人员在每次穿刺前虽需常规使用,携带不便;同时,对于内瘘早期病变出现的杂音改变,也只能凭医护人员的个人经验,不能进行精确量化。
根据上述,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内瘘检测装置,例如中国公开专利:用于监测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检测装置(专利号:2017201977253),虽然上述的检测装置能够对患者内瘘进行检测,但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具体如下;
1、首先因设备频繁与患者内瘘区域接触,因此易接触血液、病菌等污染,而同时设备的电器元件由为一体设计,故而不方便进行浸泡消毒,当后续再次使用时,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问题,不利于院内感染的控制。
2、无法与患者手臂进行固定,容易发生晃动,甚至脱离,增加检测难度,同时缺少有效的隔音密封,影响了后续声呐检测准确性,因此大大制约了临床的使用。
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可监测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便捷佩戴检测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监测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便捷佩戴检测环,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监测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便捷佩戴检测环,包括壳体、放置槽、螺纹外套、避让孔、气垫圈、连接气管、气囊、拆装套、螺纹内套、声呐传感器、 PLC处理器、操控台,所述的放置槽位于壳体内部上端,所述的放置槽为圆形凹槽,所述的螺纹外套固设于壳体内部中端上侧,所述的螺纹外套与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的避让孔位于壳体内部下端,所述的避让孔为梯形通孔,所述的气垫圈固设于避让孔前后两端,所述的气垫圈与壳体采用胶粘剂连接,所述的连接气管固设于气垫圈顶部前后两端,所述的连接气管与气垫圈采用胶粘剂连接,所述的气囊固设于放置槽内部,所述的气囊底部与放置槽底部采用胶粘剂连接,且所述的气囊与连接气管采用胶粘剂连接,所述的拆装套位于放置槽内部上端,所述的拆装套与放置槽活动连接,所述的螺纹内套固设于拆装套内部,所述的螺纹内套与拆装套一体成型,且所述的螺纹内套与螺纹外套采用内外螺纹连接,所述的声呐传感器固设于螺纹内套内部下端,所述的声呐传感器与螺纹内套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PLC处理器固设于螺纹内套内部上端,所述的PLC处理器与螺纹内套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PLC处理器与声呐传感器采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的操控台固设于拆装套顶部,所述的操控台与拆装套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的壳体内部还设有密封腔,所述的密封腔为空心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272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厨余垃圾搜集甩干再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膛石灰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