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子对源集成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16190.0 | 申请日: | 2020-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3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领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H01S3/094;H01S3/109;H01S3/1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盈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24 | 代理人: | 安娜 |
| 地址: | 300400 天津市北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子 集成 模块 | ||
1.一种光子对源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器、偏振控制器、光学倍频组件、波分复用器和光子对源组件;
所述激光器用于输出第一激光光束;
所述偏振控制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激光光束的偏振态;
所述光学倍频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激光光束进行倍频得到第二激光光束;
所述波分复用器用于对所述第二激光光束进行滤波;
所述光子对源组件用于使用经过滤波后的所述第二激光光束通过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得到光子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对源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倍频组件包括第一基底晶片、第一光波导、第一周期极化结构、第一光纤晶体载块、第一输入光纤、第一输出光纤和第一晶片温控台;
所述第一基底晶片固定放置在所述第一晶片温控台上;
所述第一光波导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底晶片的表面;
所述第一周期极化结构布设在所述第一基底晶片表面,并沿所述第一光波导的光波传输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光波导包括第一条形光波导和第一锥形光波导;
所述第一输入光纤经由一个所述第一光纤晶体载块与所述第一条形光波导的输入端耦合连接;
所述第一条形光波导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锥形光波导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光纤经由一个所述第一光纤晶体载块与所述第一锥形光波导的输出端耦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子对源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光纤包括1500nm~1600nm波长范围内的单模光纤;所述第一输出光纤包括750~800nm波长范围内的单模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子对源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晶片靠近所述第一光纤晶体载块的两侧边缘均设有一个第一晶体垫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对源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子对源组件包括第二基底晶片、第二光波导、第二周期极化结构、第二晶体垫块、第二光纤晶体载块、第二输入光纤、第二输出光纤和第二晶片温控台;
所述第二基底晶片固定放置在所述第二晶片温控台上;
所述第二光波导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底晶片的表面;
所述第二周期极化结构布设在所述第二基底晶片表面,并沿所述第二光波导的光波传输方向排列;
所述第二光波导包括第二条形光波导和第二锥形光波导;
所述第二输入光纤经由一个所述第二光纤晶体载块与所述第二锥形光波导的输入端耦合连接;
所述第二锥形光波导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条形光波导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输出光纤经由一个所述第二光纤晶体载块与所述第二条形光波导的输出端耦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子对源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光纤包括750~800nm波长范围内的单模光纤;所述第二输出光纤包括1500nm~1600nm波长范围内的单模光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子对源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晶片靠近所述第二光纤晶体载块的两侧边缘均设有一个第二晶体垫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对源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包括掺铒光纤激光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领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领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161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