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电解铝废阴极碳块生产高石墨质无烟煤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13582.1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2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逸飞;徐流奎;王芳;王春俊;程向明;李炯;王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0L5/04 | 分类号: | C10L5/04;C10L5/06;C10L5/36;C10L5/4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刘兴顺 |
地址: | 45005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解铝废 阴极 生产 石墨 无烟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解铝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电解铝废阴极碳块生产高石墨质无烟煤的系统,针对现有的在向超高温电炉中添加物料时,物料容易堆积,导致物料受热不均匀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超高温电炉,超高温电炉的上方设有链式输送机,超高温电炉的进料口与链式输送机的出料口相对应设置,所述超高温电炉内设有U形导料板,U形导料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超高温电炉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超高温电炉的另一侧开设有转动孔,第二转轴的外侧与转动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原料分散开,防止堆积,使原料受热更加均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铝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电解铝废阴极碳块生产高石墨质无烟煤的系统。
背景技术
电解铝固体废弃物废阴极碳块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的氟化物和氰化物,其所含的可溶性氟化物及氰化物会通过风吹,日晒,雨淋的作用转移或挥发进入大气,或随雨水混入江河,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一般会对动植物及人体会产生很大损害,如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危害是长期的,因此对电解铝废阴极碳块的处理尤为重要。
经检索,公开号:CN206069804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用电解铝废阴极碳块生产高石墨质无烟煤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破碎筛分单元、自动上料单元、超高温煅烧单元、成品冷却单元及包装单元。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操作、安全环保,能够有效提高废阴极碳块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率,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但是上述的专利文件在向超高温电炉中添加物料时,物料容易堆积,导致物料受热不均匀,因此我们提出了用电解铝废阴极碳块生产高石墨质无烟煤的系统,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向超高温电炉中添加物料时,物料容易堆积,导致物料受热不均匀的缺点,而提出的用电解铝废阴极碳块生产高石墨质无烟煤的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电解铝废阴极碳块生产高石墨质无烟煤的系统,包括超高温电炉,超高温电炉的上方设有链式输送机,超高温电炉的进料口与链式输送机的出料口相对应设置,所述超高温电炉内设有U形导料板,U形导料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超高温电炉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超高温电炉的另一侧开设有转动孔,第二转轴的外侧与转动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开设有L形槽,L形槽内滑动安装有L形杆,L形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超高温电炉内的击打块,L形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位于第二转轴外侧的第一轴承,所述超高温电炉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导轨,导轨上滑动安装有升降板,升降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条,齿条上啮合有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外侧的齿轮,升降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推动杆的一端,推动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推动板,推动板的顶部与第一轴承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超高温电炉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转轴的外侧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超高温电炉的顶部滑动安装有L形导向杆,齿条的顶部与L形导向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L形槽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滑动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底部与L形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超高温电炉的一侧固定安装有L形安装板,L形安装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偏心轮,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偏心轮的外侧与连接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L形安装板上开设有两个圆孔,两个圆孔内均滑动安装有圆杆,两个圆杆均与第一轴承的外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13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元件无尘生产车间的除尘装置
- 下一篇:新型管壳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