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角钢组装三面高炮广告牌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12222.X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6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古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百事通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15/00 | 分类号: | G09F15/00;G09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钢 组装 高炮 广告牌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钢组装三面高炮广告牌,涉及广告牌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场焊接易受环境影响,焊接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底座、立柱以及牌架,牌架为三个且均通过连接架与立柱连接,连接架整体垂直于立柱轴线且垂直于牌架的牌架面,牌架为角钢网架结构,牌架包括多个方形框架、主杆以及第一加强筋,多个方形框架依次平行设置,主杆同时与多述方形框架连接,第一加强筋设置在相邻两个方形框架之间。本实用新型用于广告牌的设置,此种角钢组装三面高炮广告牌通过连接架以及牌架,来实现高炮广告牌的现场螺栓组装连接,避免传统焊接方式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且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告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角钢组装三面高炮广告牌。
背景技术
高炮广告牌是户外广告牌的一种,主要应用在高速公路、城市公路、立交桥等主要路段旁树立起高大、醒目的广告牌,然而现有的高炮广告牌存在以下缺点:
⑴目前高炮广告牌生产、加工、安全检测等条件不足,大部分都采用现场加工和安装,现场焊接受户外天气影响(主要是风吹、下雨等自然情况),导致现场焊接施工工艺达不到(设计单位设定的施工工艺及标准)的工厂的要求,并且很多广告牌施工都没有进行超声波焊缝探伤检测,导致后期广告牌在使用过程中埋下很多安全隐患;
⑵目前高炮广告牌由于广告牌设计结构不合理,导致焊接施工焊缝长度比较长,造成人工成本浪费,并且施工周期比较长,安装一座三面广告牌的时间大约在10-15天,导致效率比较低;
⑶广告牌安装大部分在高速公路旁边,需要电焊进行施工,没有电源,只有采用大型发电机组进行施工作业,产生较高的焊接施工费用。
⑷广告牌结构焊缝比较长,导致后期油漆保养维护焊缝面积比较大,增加了后期维护成本。
⑸广告牌采用现场电焊安装施工作业,无法实现标准化、节约化、模块化的安装方式,也无法实现广告牌后期重复使用,更谈不上节能环保。
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角钢组装三面高炮广告牌,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钢组装三面高炮广告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场焊接易受环境影响,焊接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角钢组装三面高炮广告牌,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立柱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牌架,所述牌架为三个且均通过连接架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连接架整体垂直于所述立柱轴线且垂直于所述牌架的牌架面,所述牌架为角钢网架结构,所述牌架包括多个方形框架、主杆以及第一加强筋,所述多个方形框架依次平行设置,所述主杆同时与多个所述方形框架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方形框架之间。
优选地,所述方形框架由竖杆与横杆拼接而成,所述横杆与所述竖杆的数量均为多个。
优选地,所述方形框架内部还设置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倾斜的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竖杆之间,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竖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杆为多个且均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所述主杆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牌架上的彩钢板架,所述彩钢板架连接在多个所述方形框架的同一侧边上。
优选地,所述彩钢板架包括多个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以及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支杆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杆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杆与多个所述方形框架同一侧的所述竖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百事通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百事通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122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灯检机
- 下一篇:一种像素墙中的遮光与透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