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中水作为电厂循环水补水的深度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08860.4 | 申请日: | 2020-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2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娟;余耀宏;卢剑;许臻;胡大龙;李乐;曹瑞雪;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C02F103/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中水 作为 电厂 循环 水补水 深度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中水作为电厂循环水补水的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城市中水来水管、调节水池、曝气生物滤池、机械加速澄清池、凝聚剂加药装置、石灰加药装置、助凝剂加药装置、清水池、冷却塔、浸没式超滤装置、超滤产水箱、还原剂加药装置、阻垢剂加药装置、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装置及淡水箱,该系统能够实现城市中水的软化、生化以及脱盐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城市中水作为电厂循环水补水的深度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鼓励使用城市中水,限制使用地表水,禁止使用地下水”的电力行业用水政策的实施,火力发电厂采用城市中水作为补充水源的电厂越来越多。城市中水有机物、氨氮、总磷、微生物以及碱度、硬度、Cl-、SO42-、含盐量等指标均比常规的地表水或者地下水偏高。目前,部分电厂对城市中水进行简单的混凝澄清或者软化处理,仅降低了碱度、硬度、悬浮物,减轻了结垢的风险,但Cl-、SO42-等对凝汽器及水泥的腐蚀性并没有缓解。因此,采用城市中水作为补水水源的循环水系统浓缩倍率基本控制在3倍左右,导致循环水补水量、排污水量都偏大,不满足国家节水减排的环保政策。
目前,部分电厂采用“混凝澄清+过滤”、“石灰软化+过滤”等工艺对城市中水进行处理后作为循环水补水,由于上述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在20%左右,去除率较低,而且基本不去除盐分,对于来水有机物较高的城市中水存在冷却塔微生物滋生、污泥黏附等风险。此外,对于凝汽器采用铜管、304不锈钢等材质的电厂,由于城市中水CI-含量较高,存在凝汽器腐蚀的风险。
因此需设计一种系统,该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城市中水的软化、生化以及脱盐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城市中水作为电厂循环水补水的深度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城市中水的软化、生化以及脱盐处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城市中水作为电厂循环水补水的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城市中水来水管、调节水池、曝气生物滤池、机械加速澄清池、凝聚剂加药装置、石灰加药装置、助凝剂加药装置、清水池、冷却塔、浸没式超滤装置、超滤产水箱、还原剂加药装置、阻垢剂加药装置、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装置及淡水箱;
城市中水来水管的出水口依次经调节水池及曝气生物滤池与机械加速澄清池的入口相连通,凝聚剂加药装置的出口、石灰加药装置的出口及助凝剂加药装置的出口与机械加速澄清池的加药口相连通,机械加速澄清池的出口及硫酸加药装置的出口与清水池的入口相连通,清水池的出口与冷却塔的入水口及浸没式超滤装置的入口相连通,浸没式超滤装置的出口与超滤产水箱的入口相连通,超滤产水箱的出口、还原剂加药装置的出口及阻垢剂加药装置的出口与保安过滤器的入口相连通,保安过滤器的出口经反渗透装置及淡水箱与冷却塔的入水口相连通。
调节水池与曝气生物滤池之间通过原水提升泵相连通。
曝气生物滤池经中间水池及澄清池给水泵与机械加速澄清池的入口相连通。
清水池的出口经冷却塔补水泵与冷却塔的入水口相连通,淡水箱25的出口经淡水泵与冷却塔的入水口相连通。
浸没式超滤装置的出口经抽吸泵与超滤产水箱的入口相连通,超滤产水箱的出口经反渗透给水泵与保安过滤器的入口相连通。
保安过滤器的出口经高压泵与反渗透装置的入口相连通。
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出口连接有脱硫工艺水箱;
机械加速澄清池的底部出口经污泥排放泵与脱硫吸收塔的入口相连通。
浸没式超滤装置的反洗水出口经废水池及废水回用水泵与调节池的入口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088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