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机构及其换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07643.3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6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孔明;张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福典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00 | 分类号: | F28F1/00;F28F11/00;F28F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龙威壮;袁礼君 |
地址: | 101405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及其 热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换热机构及其换热管。该换热管包括:圆筒形的套筒以及设置在套筒内的弹性元件;其中,弹性元件沿套筒的轴向延伸且对套筒的内壁施加弹力以使得套筒具有径向胀大的趋势。弹性元件从套筒内部对套筒施加弹力,由于套筒受到该弹力后具有径向胀大的趋势,在两个相邻的换热管相互挤压时套筒能弹性形变使得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之间形成面密封,保证了由多根换热管所围合热腔和冷腔的密封性能,从而使得热腔内的热工质和冷腔内的冷工质之间在换热时不会掺混或漏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来说涉及一种换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机构及其换热管。
背景技术
在公开号为CN110822957A、CN110822953A、CN110821706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通过转动表面换热来实现高温(≥600℃)换热,由于冷、热工质间压差存在及长时间转动过程中接触线受损,冷、热工质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漏失或掺混,严重影响换热进程及换热效果。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解决冷、热工质掺混或漏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管,其包括:圆筒形的套筒以及设置在套筒内的弹性元件;
其中,弹性元件沿套筒的轴向延伸且对套筒的内壁施加弹力以使得套筒具有径向胀大的趋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元件从套筒的一端延伸到套筒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元件为与所述套筒同轴的螺旋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管还包括
转轴,与所述套筒同轴且轴向穿过所述弹性元件;以及
分别连接于套筒两端的两个连接件,均连接于所述转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为圆环板,其外缘连接于套筒、其内缘连接于转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管还包括覆盖在套筒外周壁上的耐热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耐热涂层的表面粗糙。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换热机构,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管、热腔以及冷腔,其中,热腔和冷腔之间至少共用一个换热管作为各自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管、所述热腔和所述冷腔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热腔和多个所述冷腔交替布置,相邻的热腔和冷腔之间至少共用同一个所述换热管的外侧壁作为各自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管的轴线相互平行,多个所述换热管呈矩阵状排列且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的外侧壁相互抵接,相互抵接的两个所述换热管在转动时相互接触部分的运动方向相同、线速度相等,相互接触的换热管间没有滑动摩擦;所述热腔和所述冷腔在多个所述换热管之间交替排列。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弹性元件从套筒内部对套筒施加弹力,由于套筒受到该弹力后具有径向胀大的趋势,在两个相邻的换热管相互挤压时套筒能弹性形变使得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之间形成面密封,保证了由多根换热管所围合热腔和冷腔的密封性能,从而使得热腔内的热工质和冷腔内的冷工质之间在换热时不会掺混或漏失。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福典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福典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07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隔板的食品速冻箱
- 下一篇:一种浮动油封密封面研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