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调节炭化室压力的焦炉上升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01926.7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3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印文宝;高英武;孙文彬;康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7/00 | 分类号: | C10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王婷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调节 炭化 压力 焦炉 上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调节炭化室压力的焦炉上升管,包括两端分别与炭化室和集气管连接的上升管本体,上升管本体的周壁上设置有进气结构,进气结构用于朝远离上升管本体与炭化室连接的一端的方向,向上升管本体内输送气体,以能够在上升管本体内,位于上升管本体与炭化室连接的一端处产生负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调节炭化室压力的焦炉上升管能够对炭化室内的压力进行控制,从而降低炭化室内污染物的逸散,并能够提高对大容积炭化室的压力控制效果,从而更加有效的降低大容积的炭化室内污染物的逸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化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调节炭化室压力的焦炉上升管。
背景技术
焦化工业是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耗能的基础工业。焦炉是焦化企业的核心热工设备,在炼焦过程中,炭化室内产生的焦油蒸汽通常会通过分别与炭化室和集气管连接的上升管,进入到集气管中被收集。但是,在装煤过程中,炭化室内会产生例如含有焦油类物质的煤气和粉尘等污染物,在炼焦过程中,炭化室内会产生例如荒煤气等污染物,而这些污染物如果压力过大,就会从炭化室与上升管的连接处和炭化室的炉门密封处外逸至大气中,另外炭化室压力过大易引起炭化室和燃烧之间发生串漏,上述情况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如何防止这些污染物的逸散,就成为炼焦工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技术通常会通过煤气鼓风机的抽吸作用,在集气管内产生350Pa左右的负压,并在上升管与集气管连接的桥管处喷射高压氨水,借助氨水的蒸发和荒煤气中部分成分的冷凝,使进入上升管的荒煤气温度降低体积收缩,以能够在上升管与炭化室连接的一端产生大于或等于400Pa的负压,从而能够将炭化室内的污染物抽吸至上升管和集气管中,避免炭化室内污染物的压力过大,进而避免污染物的逸散。
由于装煤、出焦和熄焦等生产操作期间是污染物逸散的主要时段,因此,通过增加炭化室的容积以减少操作次数和频率的方案是焦化工业设计的必然选择。但是,随着炭化室容积的增加,炼焦过程中,荒煤气的发生量也大幅增加,而大量的高温荒煤气还会使炭化室内部压力大幅增加,从而导致高压氨水喷射以及煤气鼓风机对炭化室内压力的控制效果减弱无法到达环保要求,甚至无法对炭化室内压力的进行控制,进而导致装煤以及炼焦过程中污染物逸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用于调节炭化室压力的焦炉上升管,其能够对炭化室内的压力进行控制,从而降低炭化室内污染物的逸散,并能够提高对大容积炭化室的压力控制效果,从而更加有效的降低大容积的炭化室内污染物的逸散。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供一种用于调节炭化室压力的焦炉上升管,包括两端分别与炭化室和集气管连接的上升管本体,所述上升管本体的周壁上设置有进气结构,所述进气结构用于朝远离所述上升管本体与所述炭化室连接的一端的方向,向所述上升管本体内输送气体,以能够在所述上升管本体内,位于所述上升管本体与所述炭化室连接的一端处产生负压。
优选的,所述进气结构包括进气口和进气通道,其中,所述进气口开设在所述上升管本体的周壁上,其一端与用于提供所述气体的气体源连通;
所述进气通道设置在所述上升管本体的周壁中,其一端与所述进气口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上升管本体内部连通,且所述进气通道的轴线相对于所述上升管本体的径向平面,朝远离所述上升管本体与所述炭化室连接的一端倾斜,并与所述上升管本体的径向平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夹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为15°-75°。
优选的,所述进气通道的轴线相对于所述上升管本体的一个指定轴向平面,朝靠近所述上升管本体的内周壁的方向倾斜,且所述进气通道的轴线与所述指定轴向平面之间具有第二预设夹角;
所述指定轴向平面为与所述进气通道的轴线位于所述上升管本体的周壁上的外端相交的轴向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预设夹角为15°-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019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多功能食材加热组合装置
- 下一篇:旋锻机润滑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