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电热恒温培养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96427.3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5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拥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环试测试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黄锦阳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效果 电热 恒温 培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电热恒温培养箱,包括控制外壳、显示屏、按键组、恒温外壳、底座、连接件、密封门板、门把和透气机构,在恒温外壳外侧的密封门板的背面设置密封橡胶条,在关闭密封门板时,通过向内按压密封门板,将密封橡胶条内的空气压出,从而实现密封门板处的密封工作,同时顶部设置专用的透气机构,其中操作柄的底部设有橡胶套,当培养外壳内需要进行换气操作时,通过人工向外提起操作柄和操作杆,通过透气杆上的上出气孔和下出气孔进行换气,换完后放开操作杆与操作柄,使透气杆通过复位弹簧回弹至原位,再向下挤压操作柄,压出橡胶套内的残存空气,使其完全封闭透气安装孔,有效提高该恒温培养箱的密封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电热恒温培养箱。
背景技术
恒温培养箱,简称培养箱,是一类恒温腔体的统称,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医药工业、生物化学、工业生产及农业科学等科研部门,主要作用为培养各种微生物或者组织、细胞等生物体,目前使用的大部分电热培养箱,大都是在电热恒温箱中设置隔板,将整个电热恒温箱的空间分隔成若干层,大多数为三层,隔板的作用是为了可以放置不同的需要保温的物品,在使用过程中人们的操作过程中一般是打开箱门,然后将需要保温的物品放入保温箱中,而使用现有技术的恒温培养箱进行恒温培养一些特定菌群的过程中,需要尽量保证培养箱内进入的空气量较少,而现有技术的恒温培养箱的透气孔属于长时间打开状态,并不设有封闭机构,空气则可通过透气孔进入培养箱,从而对培养的菌群造成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电热恒温培养箱,在恒温外壳外侧的密封门板的背面设置密封橡胶条,在关闭密封门板时,通过向内按压密封门板,将密封橡胶条内的空气压出,从而实现密封门板处的密封工作,同时顶部设置专用的透气机构,其中操作柄的底部设有橡胶套,当培养外壳内需要进行换气操作时,通过人工向外提起操作柄和操作杆,通过透气杆上的上出气孔和下出气孔进行换气,换完后放开操作杆与操作柄,使透气杆通过复位弹簧回弹至原位,在向下挤压操作柄,压出橡胶套内的残存空气,使其完全封闭透气安装孔,从而有效提高该恒温培养箱的密封能力,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电热恒温培养箱,包括控制外壳、显示屏、按键组、恒温外壳、底座、连接件、密封门板、门把和透气机构,所述控制外壳的上端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侧设有按键组,所述控制外壳的右侧设有恒温外壳,所述恒温外壳和控制外壳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恒温外壳的正面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安装密封门板,所述密封门板上设有门把,所述恒温外壳的内部顶端设有若干组透气机构。
优选的,所述密封门板包括门板主体、安装孔和密封橡胶条,所述门板主体的背面设有密封橡胶条,所述门板主体的右侧设有若干个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恒温外壳包括培养外壳、卡嵌槽、保温外壳、测温探头、连接螺孔、卡嵌件、卡嵌板、透气安装孔、恒温加热管和连接电极,所述培养外壳的内部前端设有卡嵌槽,所述培养外壳的内部底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测温探头,所述培养外壳的内壁两端分别设有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的内部安装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上安装恒温加热管,所述培养外壳的内部安装若干组卡嵌件,所述卡嵌件内安装卡嵌板,所述培养外壳的左侧前端设有若干组连接螺孔,所述培养外壳的顶部设有若干个透气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透气机构包括操作杆、操作柄、橡胶套、透气杆、上出气孔、下出气孔、限位板和复位弹簧,所述操作杆的顶部设有操作柄,所述操作杆的下侧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下侧安装透气杆,所述透气杆的上半段设有上出气孔,所述透气杆的下半段设有下出气孔,所述透气杆的底部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透气机构共设有三组。
优选的,所述密封门板通过连接件安装于连接螺孔内。
优选的,所述透气机构卡嵌安装于透气安装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环试测试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航环试测试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964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