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列腺增生患者专用导尿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96204.7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2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全峰;杨二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全峰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田略宇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列腺 增生 患者 专用 导尿管 | ||
一种前列腺增生患者专用导尿管,涉及泌尿科技术领域,在外管内设有内管,外管上设有第二进气管、支撑装置和滚动装置,第二进气管设置在外管的内壁上,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二进气管一端的外侧面上,支撑装置上设有第一进气管,支撑装置一端的外管端头处设有滚动装置,支撑装置由支撑体、伸缩管、紧固圈、支撑内壁和第一进气管构成,紧固圈设置在外管一端的外侧面上,紧固圈上设有支撑体和支撑内壁,支撑体至少为两个,支撑体之间设有伸缩管,伸缩管、支撑体和支撑内壁共同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支撑体上设有第一进气管;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用,可以有效的将导尿管插入到前列腺增大的患者体内,避免了患者进行膀胱穿刺的手术所带来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泌尿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列腺增生患者专用导尿管。
【背景技术】
公知的,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前列腺增生会将尿道堵塞,从而造成排尿不畅,在患者住院的时候由于卧床的原因,需要通过导尿管来协助病人进行排尿,但是,遇到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住院的时候问题就来了,通常的导尿管在前列腺增大的情况下很难进入患者的体内,如果强行进入的话会造成患者的尿道壁损伤,从而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而这样的情况在手术的时候,即使经验丰富的外科专家也很难将目前的导尿管插入到患者的体内,最终只能通过膀胱穿刺的手段来协助患者的排尿,而这样的手术不但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而且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而专利号为:CN88219869.6,申请日为1988.08.12,专利名称为:一种前列腺尿道扩张器,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充气将耐压气囊扩张,从而达到扩张前列腺尿道的目的,但是这样的方法在实践中不能很好的将前列腺增生处的尿道很好的撑开,由于前列腺增生的压迫使得尿道变得弯弯曲曲,而这个专利中的耐压气囊是一次性打开的,因此只能撑开一个点的尿道,而想要撑开整个前列腺增生处的尿道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其很难进入到前列腺增生处的尿道,如果强行进入同样会将尿道壁破坏,另外,这篇专利中的金属尿道探子是用来进入到尿道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当增生的患病处处于堵塞的情况下,金属尿道探子是根本进不去的,如果能进去那么所有的支架都可以来扩张尿道了,因此需要逐步撑开堵塞处的尿道,然后一点点的进入到堵塞处的尿道,这样才能通过前列腺增生处进一步达到膀胱,而显然这篇专利的方案对于轻度患者是有用的,但是对于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是不能完成这样的工作的,强行进入只会对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列腺增生患者专用导尿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管内设置内管,外管上设置第二进气管、支撑装置和滚动装置,以此来达到往前列腺增大患者体内顺畅插入导尿管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列腺增生患者专用导尿管,包括内管、外管、支撑装置、滚动装置、第二进气管和第一进气管,在外管内设有内管,外管上设有第二进气管、支撑装置和滚动装置,第二进气管设置在外管的内壁上,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二进气管一端的外侧面上,支撑装置上设有第一进气管,支撑装置一端的外管端头处设有滚动装置,支撑装置由支撑体、伸缩管、紧固圈、支撑内壁和第一进气管构成,紧固圈设置在外管一端的外侧面上,紧固圈上设有支撑体和支撑内壁,支撑体至少为两个,支撑体之间设有伸缩管,伸缩管、支撑体和支撑内壁共同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支撑体上设有第一进气管。
所述内管为圆柱型管状结构,内管由硅胶材料制作而成,内管在外管内沿着外管的中心线进行移动。
所述外管为圆柱型管状结构,外管软质材料制作而成,外管的中心线与内管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外管一端的端头处的外侧面上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一端的支撑体上设有第一进气管,支撑装置另一端的支撑体上设有紧固圈,支撑装置设有紧固圈的一端通过紧固圈与外管的端头的外侧面固定相连接,在紧固圈一侧的外管端头的开口处设有滚动装置。
所述支撑体为圆环状空心结构,支撑内壁套在外管的外侧面上,支撑体套在支撑内壁上,支撑体之间的距离相同,支撑内壁的剖面为波浪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全峰,未经吴全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96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塑料针头注射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梯远程实时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