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矩形杆件空间结构连续倒塌试验自动化初始失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93618.4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7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徐颖;张晓宁;韩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蒙蒙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 空间结构 连续 倒塌 试验 自动化 初始 失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矩形杆件空间结构连续倒塌试验自动化初始失效装置,矩形杆件空间结构的待破坏节点处的矩形杆件靠近待破坏节点的部分切除两腹板和下翼缘,采用初始失效装置替代矩形杆件的切除部分,初始失效装置包括开口矩形管,相互配合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以及弹簧,开口矩形管设置在矩形杆件本体和装配式空心毂节点之间,并位于切除部分上翼缘的下方;第一电磁铁设置在开口矩形管的开口内,第二电磁铁设置在切除部分上翼缘的下表面;弹簧设置在开口矩形管与切除部分上翼缘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磁铁通电有强磁,断电失去磁力的原理,实现矩形杆件和装配式节点连接处的自动失效,可以有效的模拟杆件失效、节点失效和连接失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间结构、钢结构、结构试验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矩形杆件空间结构连续倒塌试验自动化初始失效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恐怖袭击及其他意外因素已经导致多起结构发生连续倒塌的事故,结构抗连续性倒塌已经成为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结构抗连续倒塌的设计和分析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实际工程中涉及的结构类型繁多且复杂,不同结构均存在连续倒塌的风险,大量难题亟待解决。
Ronan Point公寓倒塌是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连续性倒塌事件。1978年英国一幢22层楼高的公寓楼发生瓦斯爆炸后,整个结构发生由上而下的连续性倒塌。真正使全世界意识到研究结构连续倒塌重要性的是发生在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世界贸易中心在这次恐怖袭击中发生了连续倒塌,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在结构连续倒塌试验过程中,通常引入一种初始失效装置来模拟结构内部关键构件或节点因偶然因素发生的破坏。对于大跨空间结构,通常采用人工锯断、钢夹等方式引入初始化失效装置。这些机械式初始破坏装置往往只能模拟圆钢管杆件的初始失效,且触发时需要人工操作,很难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部分研究学者提出了钢夹式电磁铁初始破坏装置,可以模拟杆件中部的初始破坏,但上述初始破坏装置主要适用于圆形截面杆件,无法应用于矩形截面杆件,也无法模拟节点失效以及节点与杆件的连接失效。为了能更加准确的模拟矩形杆件空间结构初始失效构件以及周围杆件的受力状态,需研发一套适用于矩形杆件空间结构连续倒塌试验的初始失效装置,可以有效的模拟杆件失效、节点失效和连接失效,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装配式空心毂节点单层柱面网壳连续倒塌试验研究,为了能更加准确的模拟矩形杆件空间结构初始失效构件以及周围杆件的受力状态,提供一套适用于矩形杆件空间结构连续倒塌试验的初始失效装置,利用电磁铁通电有强磁,断电失去磁力的原理,实现矩形管和装配式节点连接处的自动失效,可以有效的模拟杆件失效、节点失效和连接失效,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矩形杆件空间结构连续倒塌试验自动化初始失效装置,所述矩形杆件空间结构的待破坏节点包括装配式空心毂节点和与所述装配式空心毂节点相连接的矩形杆件,所述矩形杆件靠近待破坏节点的部分切除除上翼缘外的两腹板和下翼缘,形成矩形杆件本体和与所述矩形杆件本体相连接的切除部分上翼缘;采用所述初始失效装置替代所述矩形杆件的切除部分;所述初始失效装置包括:
开口矩形管,所述开口矩形管设置在所述矩形杆件本体和所述装配式空心毂节点之间,并位于所述切除部分上翼缘的下方;所述开口矩形管的下表面和所述切除部分上翼缘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加劲肋;
相互配合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设置在所述开口矩形管的开口内,所述第二电磁铁设置在所述切除部分上翼缘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相对布置;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能在通电时相互吸合,使得所述开口矩形管连接所述矩形杆件本体和所述装配式空心毂节点;以及,
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开口矩形管与所述切除部分上翼缘之间,使得所述初始失效装置在断电后与所述矩形杆件本体、所述装配式空心毂节点分离,实现矩形杆件与装配式空心毂节点的连接失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936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瓷白瓶包装传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避免根部受损的茶叶种植用移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