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传感器适配器的转换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87361.1 | 申请日: | 2020-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9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珑;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万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1/02 | 分类号: | H01R31/02;H01R13/502;H01R13/627;H01R13/629;H01R13/52;H01R13/7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传感器 适配器 转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传感器适配器的转换装置,其包括若干转动连接于本体安装件、若干插座和若干限位板,每一插座上均设有若干连接线、与所有连接线相连的RJ45插口,每一限位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和缺口。优先选择插头为水晶头,在连接过程中,先将连接线穿过缺口并卡入到通孔内,然后手持限位板将所有连接线同时插入到插孔内,之后把水晶头插入到RJ45插口内,此时即实现了插头和接口的连接。若插头由若干连接线组成,则先拉动限位板使得插座上的连接线脱离于插孔和通孔,再转动安装件使得插座远离于壳体,然后将连接线穿过缺口卡入到通孔内,之后手持限位板即可将所有连接线同时插入到插孔内。本实用新型便于插头与接口的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换插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传感器适配器的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PT-DAC传感器适配器是一种工程上用的供电集线器,同时又将各类探测器或变送器的输出信号转接到可与OMM系列产品I/O接口相匹配。
如图1所示,现有的传感器适配器包括本体1和若干固定在本体1上的接口11,每一接口11均包括若干插孔111,用于供由连接线41组成的插头2插入。
但是,在插头插入到接口内的过程中,每一连接线上的端头均需要插入到对应的插孔内,故工人需要将连接线端头和插孔一一对准,安装与拆卸均较为麻烦,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传感器适配器的转换装置,便于插头与接口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传感器适配器的转换装置,包括若干转动连接于本体并对应于接口的安装件、若干设于安装件上的插座和若干对应于插座的限位板,每一插座上均设有若干插入到对应插孔内的连接线、与所有连接线相连的RJ45插口,每一限位板上均设有若干供对应的连接线卡入的通孔和连通于通孔并供连接线滑出的缺口,缺口的宽度小于连接线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RJ45插口是一种与水晶头相适配的常用接口,故优先选择插头为水晶头,在连接过程中,先手持插座上的连接线两端,再将连接线穿过缺口并卡入到通孔内,然后手持限位板即可将所有连接线同时插入到插孔内,之后把水晶头插入到RJ45插口内,此时即实现了插头和接口的连接。
若插头无法选择为水晶头而是由若干连接线组成的,则先拉动限位板使得插座上的连接线脱离于插孔和通孔,再转动安装件使得插座远离于壳体,然后手持插头上的连接线两端,再将连接线穿过缺口卡入到通孔内,之后手持限位板即可将所有连接线同时插入到插孔内,此时即实现了插头和接口的连接,适用性强,且便于插头和接口的连接。
因缺口的宽度小于连接线的直径,故当连接线被缺口的口壁挤压至形变后,连接线才能从通孔内脱离,从而保证了连接线在通孔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一所述限位板上均固定有若干沿连接线排布方向依次设置并用于将相邻两组连接线分离的分离齿,每两组相邻的分离齿之间均间隔有一组缺口,且每两组相邻的分离齿均围成了用于将连接线导向至通孔内的导向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线插入到插孔内的过程中,先将连接线并排紧挨放置,再将限位板压向连接线,然后分离齿将把相邻两组连接线分离,并使得连接线进入到导向腔内,随后人为推动连接线即可促使连接线进入到通孔内,故无需人为将连接线与通孔对准即可将连接线嵌入到通孔内,从而方便了连接线与插孔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若干对应于限位板的配合板,每一配合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供对应的分离齿滑动嵌设的嵌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线插入到插孔内的过程中,先将连接线并排紧挨放置在配合板上,再将限位板压向配合板,然后分离齿将逐渐嵌入到嵌设槽内并把相邻两组连接线分离,配合板将把连接线压入到通孔内,从而进一步方便了连接线与插孔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万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万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873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