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焚烧炉含二氧化硫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77973.2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77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丽;华玉龙;周威;吴士定;马科伟;杨军;刘锡梁;何慧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3G5/46;F23G5/5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梁斌 |
地址: | 310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焚烧 二氧化硫 废气 余热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焚烧炉含二氧化硫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节能、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效果明显。高温切换阀安装在入口废气烟道上;电动挡板门安装在出口废气烟道上;入口废气烟道和出口废气烟道与废热锅炉连接;高温补偿阀安装在补偿管道上,补偿管道与出口废气烟道和废热锅炉连接;给水调节阀组安装在给水管道上,给水管道与废热锅炉连接;蒸汽调节阀组安装在蒸汽输送管道上,蒸汽输送管道与废热锅炉连接;安全阀安装在废热锅炉上,废气入口温度热电偶和废气出口温度热电偶安装在废热锅炉上;废热锅炉与排污扩容器连接;排污气动阀组安装在排污管路上;排空管道与废热锅炉连接,排空气动阀组安装在排空管道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焚烧炉含二氧化硫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属于化工行业的硫磺回收领域。
背景技术
化工行业用于硫磺回收的气化车间硫回收系统中超级克劳斯段的尾气和液硫池排出的气体含有微量的H2S和其他硫化物,把这两股气体引入焚烧炉进行焚烧,将气体中的H2S和其他硫化物转为二氧化硫,通过此炉燃烧后尾气温度达到800℃,二氧化硫浓度大约3500mg/m3。
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强,二氧化硫的排放越来越严格,不允许无组织排放,需要将焚烧炉尾气集中收集并统一处理,但是高温废气存在传输困难及热能浪费的情况,急需新的设备来进行有效回收热能、余热利用,并安全的将含二氧化硫废气输送至较远区域的脱硫系统中集中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节能、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效果明显的焚烧炉含二氧化硫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焚烧炉含二氧化硫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废气入口系统、废热交换系统、出口废气输送系统、热补偿系统、给水系统、蒸汽输送系统、阀门仪表系统、排污系统和排空系统;高温废气入口系统包括高温切换阀和入口废气烟道,高温切换阀安装在入口废气烟道上; 出口废气输送系统包括出口废气烟道和电动挡板门,电动挡板门安装在出口废气烟道上;废热交换系统包括废热锅炉,入口废气烟道与废热锅炉的进气口连接,出口废气烟道与废热锅炉的出气口连接;热补偿系统包括补偿管道和高温补偿阀;高温补偿阀安装在补偿管道上,补偿管道一端与出口废气烟道连接,另一端与废热锅炉的进气口连接;给水系统包括给水管道和给水调节阀组;给水调节阀组安装在给水管道上,给水管道与废热锅炉的进水口连接;蒸汽输送系统包括蒸汽输送管道和蒸汽调节阀组;蒸汽调节阀组安装在蒸汽输送管道上,蒸汽输送管道与废热锅炉的蒸汽出口连接;阀门仪表系统包括废气入口温度热电偶、废气出口温度热电偶、给水管道压力变送器、远程控制液位计、就地液位计、锅筒压力变送器和安全阀;安全阀安装在废热锅炉上,废气入口温度热电偶安装在废热锅炉的进气口处,废气出口温度热电偶安装在废热锅炉的出气口处;排污系统包括排污管路、排污气动阀组和排污扩容器;废热锅炉的排污口通过排污管路与排污扩容器连接;排污气动阀组安装在排污管路上;排空系统包括排空管道和排空气动阀组和消声器;排空管道与废热锅炉的排空口连接,排空气动阀组安装在排空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出口废气输送系统还包括金属膨胀节,金属膨胀节安装在出口废气烟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远程控制液位计包括平衡容器和电接点水位计,平衡容器和电接点水位计安装在废热锅炉上,并沿废热锅炉的锅筒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就地液位计包括双色水位计和板式水位计,双色水位计与平衡容器串联,板式水位计与电接点水位计串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阀为全启式弹簧安全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门仪表系统还包括给水管道压力变送器和锅筒压力变送器;所述的给水管道压力变送器分别与锅筒平衡容器和给水调节阀组连接;锅筒压力变送器与废热锅炉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779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老虎幼虫诱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防腐区域的环氧乙烯基地坪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