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肝血窦的细胞共培养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76465.2 | 申请日: | 2020-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28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闫志平;郭文治;张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34;C12M1/36;C12M1/38;C12M1/12;C12M1/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肝血窦 细胞 培养 系统 | ||
1.一种模拟肝血窦的细胞共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培养箱、微孔过滤器、循环蠕动泵、静脉血模拟盒和动脉血模拟盒,多层培养箱的顶部开设有培养液注入口,多层培养箱的上部侧壁设置有动脉血接口和静脉血接口,多层培养箱的下部侧壁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通过循环管分别与静脉血模拟盒和动脉血模拟盒连接,微孔过滤器和循环蠕动泵依次设置在所述循环管上,静脉血模拟盒通过静脉管与静脉血接口连接,动脉血模拟盒通过动脉管与动脉血接口连接,静脉血模拟盒上设置有加样口,动脉血模拟盒还连接有氧气瓶和二氧化碳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肝血窦的细胞共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层培养箱包括前侧敞口的箱体,箱体的前侧敞口处铰接有箱门,箱门的内侧面外周设置有密封条,动脉血接口和静脉血接口设置在箱门上;箱体的内壁内部设置有第一加热元件,箱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一微控制器,箱体内壁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第一加热元件、第一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以及第一显示屏分别通过线路与第一微控制器连接;
箱体内固定有矩形支撑件和两组楔形支撑件,矩形支撑件位于两组楔形支撑件之间,矩形支撑件由两根长条形的棱柱组成,两根棱柱前后并排设置,棱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箱体的左侧和右侧内壁上,楔形支撑件由两根楔形支撑棱组成,两根支撑棱前后并排设置,支撑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箱体的左侧和右侧内壁上;
最上方的楔形支撑件上放置有顶层培养板组件,中间的矩形支撑件上放置有中层培养板组件,最下方的楔形支撑件上放置有底层培养板组件;
顶层培养板组件包括第一矩形框,第一矩形框的底面通过底板封堵,底板为斜面结构且呈左低右高状,底板的倾斜度与支撑棱的顶面倾斜度相适配,第一矩形框的内侧框壁固定有矩形的支撑内框,第一矩形框内设置有矩形的按压框体,按压框体位于支撑内框上方,按压框体的前侧通过销轴铰接在第一矩形框前侧,所述销轴上设置有扭簧,第一矩形框内放置有半透膜,半透膜的四周放置在第一矩形框的支撑内框上,在扭簧的作用下,按压框体按压在半透膜的四周;
顶层培养板组件与底层培养板组件结构相同;在顶层培养板组件的第一矩形框的前侧面开设有两个第一穿孔,半透膜上表面放置有静脉血输入管和动脉血输入管,静脉血输入管和动脉血输入管左右并排放置,静脉血输入管的一端部经第一穿孔穿出后连接在箱门的静脉血接口上,动脉血输入管的一端部经另外一个第一穿孔穿出后连接在箱门的动脉血接口上,静脉血输入管上并排连接有多根第一支管,动脉血输入管上并排连接有多根第二支管,若干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支管和相邻的第二支管的相对面均开设有若干出液孔;底板的左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导流接口;
在底层培养板组件的第一矩形框的右侧边框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成L型结构,每个第一通孔的上端均安装有第二导流接口,在底层培养板组件的底板左侧设置有若干第三导流接口,若干第三导流接口均通过管道与多层培养箱的下部侧壁的出液口连接;
中层培养板组件包括第二矩形框,第二矩形框的前侧框壁和后侧框壁均固定有长条支撑板,第二矩形框的后侧框壁上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位于长条支撑板上方,第二矩形框的右侧框壁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第二矩形框的左侧框壁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成L型结构且位于长条支撑板上方,第二通孔的下端安装有第四导流接口,第三通孔的上端安装有第五导流接口;
顶层培养板组件的若干第一导流接口分别通过导流软管与中层培养板组件的若干第五导流接口连接,中层培养板组件的第四导流接口分别通过导流软管与底层培养板组件的若干第二导流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肝血窦的细胞共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静脉血模拟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腔通过隔板分割成溶液腔和部件安装腔,部件安装腔内安装有蠕动泵,盒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显示屏和第二微控制器,溶液腔内设置有pH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血氧饱和度探头,在盒体溶液腔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二加热元件,蠕动泵、第二显示屏、pH传感器、血氧饱和度探头、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加热元件分别通过线路与第二微控制器连接,蠕动泵的进液管与溶液腔的底部连接;加样口设置在静脉血模拟盒的溶液腔顶部;
动脉血模拟盒的结构与静脉血模拟盒相同,氧气瓶和二氧化碳瓶通过管道与动脉血模拟盒的溶液腔底部连接,循环管分别与动脉血模拟盒和静脉血模拟盒的溶液腔上部连接,动脉血模拟盒的蠕动泵的出液管与动脉管连接,静脉血模拟盒的蠕动泵的出液管与静脉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764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件加工熔融液浇筑倾倒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精准计量液体流量的滤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