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气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76233.7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30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龙;刘国昌;王抒楠;韩令海;卢德平;张日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气腔室、粗分离腔室、精分离腔室和回油通道,油气腔室的侧壁设置有油气入口,粗分离腔室被配置为将油气混合物分离为第一机油和第一含油气体,精分离腔室被配置为将第一含油气体分离为第二机油和第二含油气体,第二含油气体的含油量低于第一含油气体,回油通道被配置为回收第二机油。本实用新型分离出的第一机油和第二机油可以回流到油底壳内机油液面以下,避免了油气混合物与曲轴箱内的运动件的碰撞,减少了机油携出量,避免了曲轴箱通风系统中气体携带大量机油进入燃烧室,从而避免了整机出现烧机油、早燃爆震、排放超标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各大汽车厂家不断采取缩缸、增压强化措施来提升发动机的效率,为此采用增压器的发动机已占市场主流,并且还在不断地提高增压压力,此时增压器的压气机端和涡轮端向中间区域的漏气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多级增压更为明显。此部分气体通过增压器的回油管直接进入发动机曲轴箱中,因其管路中含有大量气体,同时为保证增压器回油通畅,其在发动机上的回油口必须布置在机油液面以上,由此这些窜入曲轴箱的油气混合物就可能同发动机内部的运动件相碰,形成搅油,造成曲轴箱通风系统中携带大量机油进入燃烧室,进而引起烧机油、早燃爆震、排放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会增加发动机的机械损失。
目前,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仅仅通过一个简单的储油罐对机油和气体进行分离,油气的分离效果较差,部分机油与可燃混合气以及燃烧废气混合而成的油雾容易直接顺着储油罐进入油底壳,影响机油的润滑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装置,提高油气分离效果,减少机油携出量。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
油气腔室,所述油气腔室的侧壁设置有油气入口,所述油气入口被配置为与发动机增压器的回油管连通;
粗分离腔室,与所述油气腔室连通,并位于所述油气腔室下方,所述粗分离腔室被配置为将油气混合物分离为第一机油和第一含油气体;
精分离腔室,与所述油气腔室连通,并位于所述油气腔室上方,所述精分离腔室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含油气体分离为第二机油和第二含油气体,所述第二含油气体的含油量低于所述第一含油气体;
回油通道,与所述精分离腔室连通,所述回油通道被配置为回收所述第二机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精分离腔室包括沿高度方向依次连通的多个腔室单元,所述第一含油气体依次经由多个所述腔室单元分离为所述第二机油和所述第二含油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腔室单元包括沿所述回油通道周向分布的多个腔室结构,所述腔室结构包括第二多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腔室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入气口,所述腔室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入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二多孔板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腔室结构还包括沿所述回油通道周向且交错分布的多个第一挡板和多个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腔室结构分隔为S形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回油通道上设置有与所述腔室结构连通的回油口,所述第二机油经由所述回油口进入所述回油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腔室结构的底壁为锥形面,所述回油口设置于所述回油通道与所述腔室结构的底壁的交界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762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