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蛋白回收及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75456.1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75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白金宇;秦旭东;张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北国环保节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36 | 分类号: | C07K1/36;C07K1/34;C07K1/30;A23J1/00;A23K20/147;C02F9/14;C02F10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75000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蛋白 回收 废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蛋白回收及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离心机、陶瓷膜、纳滤膜、清液池,离心机进口处连接有淀粉废水管,所述离心机与陶瓷膜连接,陶瓷膜与纳滤膜连接,所述纳滤膜与清液池连接,离心机分离出淀粉废水中的大颗粒粗蛋白通过设置的粗蛋白渣管进入后部设置的粗蛋白沉淀池,粗蛋白沉淀池后部依次设置有蒸发器与烘干器,陶瓷膜与纳滤膜分离出淀粉废水中的小颗粒蛋白通过设置的浓液管进入设置的细蛋白沉淀池,细蛋白沉淀池后部依次设置有蒸发器与烘干器。通过使用该装置可将废水中的蛋白及淀粉泥得到有效回收,同时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废水得到回收利用。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理想,而且达到了废水实现零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蛋白分离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蛋白回收及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饲料总产量达到数亿吨,所以蛋白质原料需求量大,目前国内生产饲料过程中对蛋白质原料缺口多达数千万吨。国内两大饲用蛋白原料中的大豆每年进口2000-3000万吨、鱼粉进口100-150万吨。蛋白质原料是饲料工业发展的基础,我国蛋白质原料的紧缺和价格高涨已经成为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的瓶颈之一。马铃薯蛋白是全营养蛋白,必须的氨基酸含量与优质鱼粉一致,优于大豆蛋白,且热敏性远低于鸡蛋蛋白和鱼蛋白。因此,从马铃薯淀粉加工分离汁水中提取回收的蛋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马铃薯、红薯、木薯、豆类等淀粉加工过程中排出的分离汁水携带着大量可溶性蛋白、残余小颗粒淀粉、细纤维、多肽、多糖、核糖、有机酸和无机盐等,如果不经过水处理而直接排放,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将马铃薯淀粉分离汁水中可絮凝蛋白、小颗粒淀粉和细纤维等回收高值化利用,不仅减轻后续生化处理水体的负荷,而且,高值化利用产生的效益还可以补偿后续生化处理费用。因此,如何采用低投资、低成本和简单易行的方法提取回收高纯度蛋白是多年来薯类淀粉行业孜孜追求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马铃薯蛋白回收及废水处理装置,其应用时可有效的将马铃薯淀粉分离汁水中的蛋白分为粗蛋白与细蛋白,并将其回收后应用于饲料生产等领域,该装置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马铃薯蛋白回收及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离心机、陶瓷膜、纳滤膜、清液池,所述离心机进口处连接有淀粉废水管,所述离心机与陶瓷膜连接,所述陶瓷膜与纳滤膜连接,所述纳滤膜与清液池连接,所述离心机分离出淀粉废水中的大颗粒粗蛋白通过设置的粗蛋白渣管进入后部设置的粗蛋白沉淀池,所述粗蛋白沉淀池后部依次设置有第一蒸发器与第一烘干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一烘干器处理后的粗蛋白通过粗蛋白粉管排出,所述陶瓷膜与纳滤膜分离出淀粉废水中的小颗粒蛋白通过设置的浓液管进入设置的细蛋白沉淀池,所述细蛋白沉淀池后部依次设置有第二蒸发器与第二烘干器,所述第二蒸发器与第二烘干器处理后的精蛋白通过精蛋白粉管排出。
进一步的,一种马铃薯蛋白回收及废水处理装置,所述清液池后依次设置有循环池、初沉池、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清水池,所述初沉池底部设置有无机污泥管,所述无机污泥管与设置的污泥沉淀池连接,所述污泥沉淀池与板框压滤机相连接,所述好氧池上设置有压缩空气管,所述二沉池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污泥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好氧池连接,所述污泥管与污泥沉淀池相连接。
进一步的,一种马铃薯蛋白回收及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纳滤膜与清液池之间设置有反渗透膜装置。
进一步的,一种马铃薯蛋白回收及废水处理装置,所述循环池内设置有格栅,所述格栅可将废水中的较大颗粒的物质除去后,再将废水排入初沉池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北国环保节能有限公司,未经宁夏北国环保节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754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刀及太阳能电池湿法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铅酸电池极柱头返修钳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