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缠绕管道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73282.5 | 申请日: | 2020-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4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捷;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光环境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5 | 分类号: | F16L55/165;F16L55/18;B65G13/02;B65G2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缠绕 管道 修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缠绕管道修复装置,涉及管道修复装置领域,包括缠绕笼;缠绕笼包括导轨架、成型辊和导向辊;导轨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侧板,两个侧板的轴线方向重合;侧板由多个弧形板首尾拼接而成;在弧形板的拼接处位于弧形板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弧形板适配且与弧形板可拆卸固定;成型辊有多根且转动支撑于导轨架上;多个成型辊在导轨架内呈环形排布;导向辊有多个且转动支撑于导轨架上,多个导向辊相间排布于成型辊之间;在导向辊上开设有螺纹状的导向槽;缠绕笼上靠近一根导向辊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在缠绕笼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型材向缠绕笼内运动的输送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向人孔井内运送更加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修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缠绕管道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排污管道是城市的“地下生命线”,肩负着城市排污、排水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地下环境复杂,管道长时间使用时容易被老化腐蚀;加上管道运输的污水中有时也会存在一些具有腐蚀性的化学成分;这些因素容易导致管道发生漏水的现象,导致路面积水、坍塌等问题,因而需要对管道进行修复。
非开挖管道修复法,是在不对管道进行开挖的前提下,对管道进行局部或者整体的修复,现对于传统的管道开挖修复,具有污染小、工期短、对交通影响少等优势;国内较为成熟的非开挖管道修复法主要有软衬法、穿插法以及螺旋缠绕法等;螺旋缠绕法是将工厂预制成型的带状型材同步送进检查井预先安装好的缠绕机上,以螺旋缠绕的方式进行推进,在旧管内制造一条新管,然后在新管与旧管之间灌注水泥浆,从而最终形成一条具有高强度及良好水密性的新型管道。
现有的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521348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开挖扩张紧贴型修复管道的施工装置;在其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开挖扩张紧贴型修复管道的施工装置包括吊装机构、型材导向架、扩张机构、液压马达及型材成型机构;型材成型机构包括缠绕笼和输送基板;缠绕笼由成型导轨架、成型滚轴及导向滚轴组构成,成型导轨架为一首尾相错设置的环形框体;成型滚轴横向均布设置于环形框体内;导向滚轴组均匀安装于成型导轨架的上半段;输送基板的下端与成型导轨架上朝上的一端相接;在其安装过程中讲述在安装时需要将整个装置通过吊装机构吊装于人孔井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城市地下铺设管路时,人孔井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管道的穿设以及后期对管道进行检查维修,人孔井的内部有充足的操作空间,但出于安全性和城市地面美观性的考虑,人孔井上方通常会留一个仅供一个工作人员上下攀爬的开口,因而地下管路的粗细与人井开口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而在对管道进行修复时,缠绕笼的直径对制出管道的粗细有直接关系,管道越粗,所需缠绕笼的直径越大;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成型导轨架为一个首尾相错设置的环形框体,且通过吊装直接将整个装置吊装在人孔井内,对于一些较细的管道可以实现吊装,但对于一些较粗的管道,由于导轨架环形截面积的限制,其难以顺利运送到人孔井下,可能还需要挖掘工具对人孔井进行辅助开挖;缠绕笼向人孔井内运送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缠绕管道修复装置,具有向人孔井内运送更加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螺旋缠绕管道修复装置,包括缠绕笼;缠绕笼包括导轨架、成型辊和导向辊;导轨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侧板,两个侧板的轴线方向重合;侧板由多个弧形板首尾拼接而成;在弧形板的拼接处位于弧形板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弧形板适配且与弧形板可拆卸固定;成型辊有多根,成型辊横向设置且转动支撑于导轨架的侧板之间;多个成型辊在导轨架内呈环形排布;导向辊有多个且转动支撑于导轨架的两个侧板之间,多个导向辊相间排布于成型辊之间;在导向辊上设置有螺纹状的导向槽;缠绕笼上靠近一根导向辊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在缠绕笼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型材向缠绕笼内运动的输送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光环境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福光环境工程(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732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