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温细颗粒脱除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63447.0 | 申请日: | 2020-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9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崔琳;涂安斌;王伟;王志强;袁智胜;贾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杜澄心;张亚军 |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颗粒 脱除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细颗粒脱除系统,它包括:场外电荷发生器、高温细颗粒/电荷混合器、细颗粒脱除装置;所述场外电荷发生器包括:腔体、风机、导流板、孔板式极板、芒刺式电极和第一负极性高压电源;所述高温细颗粒/电荷混合器包括混合器和主烟道;所述细颗粒脱除装置包括高温旋风除尘器、光杆式电极和第二负极性高压电源。本实用新型基于荷电原理,从适宜的条件下产生足够多的电荷后引入高温环境内使细颗粒荷电、团聚长大,很好地克服了高温环境下静电除尘器放电不稳定、细颗粒难以有有效荷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荷引入原理的高温细颗粒脱除技术。
背景技术
高温细颗粒物的脱除在很多工业领域均有需求,如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高温烟气携带的催化剂粉尘对烟气余热回收机组、锅炉系统以及脱硫脱硝系统,均会产生较大影响。通常再生烟气中所含催化剂经过两级旋风分离器分离后,大部分催化剂被分离下来返回装置,小部分催化剂随烟气进入三旋作进一步分离,但经过两级旋风分离器后烟气中的催化剂颗粒粒径普遍较小,第三级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普遍不高,因此,本发明人认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要运用三旋技术实现粒径细小的催化剂颗粒的高效回收难度非常大,而较多的随烟气带出的催化剂颗粒不仅造成了烟机运行周期缩短,装置运行的经济性明显下降,后续的锅炉热交换也因积灰带来损失,脱硫脱硝单元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因其包含有催化裂化催化剂上沉积的重金属被定义为危险废弃物。
另外,本发明人发现:尽管与旋风除尘器相比,采用静电除尘能够更有效脱除细颗粒物,但是在高温场中运用电除尘法存在电极线放电不稳定等问题,直接影响静电除尘的脱除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电荷引入原理的高温细颗粒脱除系统。本实用新型基于荷电原理,从适宜的条件下产生足够多的电荷后引入高温环境内使细颗粒荷电、团聚长大,很好地克服了高温环境下静电除尘器放电不稳定、细颗粒难以有有效荷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温细颗粒脱除系统,包括:场外电荷发生器、高温细颗粒/电荷混合器、细颗粒脱除装置;其中:
所述场外电荷发生器包括:腔体、风机、导流板、孔板式极板、芒刺式电极和第一负极性高压电源;所述腔体的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所述风机与腔体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导流板设置在腔体的进气口中,所述孔板式极板设置在腔体中,且孔板式极板为多组,该多组孔板式极板均垂直于腔体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芒刺式电极设置在每两组孔板式极板之间,且芒刺式电极与第一负极性高压电源连接。
所述高温细颗粒/电荷混合器包括混合器和主烟道,所述主烟道的一端为入口,另一端为出口,所述高温细颗粒/电荷混合器设置在主烟道中,所述腔体的出气口与所述高温细颗粒/电荷混合器连接;待处理气体从所述入口进入主烟道中的混合器中,然后与同样进入高温细颗粒/电荷混合器的载有电荷的气流混合,然后再进入细颗粒脱除装置中进行细颗粒的脱除。
所述细颗粒脱除装置包括高温旋风除尘器、光杆式电极和第二负极性高压电源;所述高温旋风除尘器的进口与主烟道的出口连接;所述光杆式电极设置在高温旋风除尘器的内腔中,所述第二负极性高压电源与光杆式电极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另外一种场外电荷发生器,包括:腔体、风机、均流板、第三负极性高压电源、放电极和阳极板;所述腔体的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所述风机与腔体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均流板设置在腔体的进气口中,所述放电极和阳极板均平行于腔体的中心轴线设置在腔体中,且放电极和阳极板交叉排列;所述第三负极性高压电源与放电极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场外电荷发生器还包括接地极,所述接地极与孔板式极板或者阳极板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孔板式极板或阳极板和芒刺式放电极与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0-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634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模块的大功率芯片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