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使用的建筑垃圾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58291.7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6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慧珂 |
主分类号: | B02C13/06 | 分类号: | B02C13/06;B02C13/286;B02C1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370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使用 建筑 垃圾 回收 装置 | ||
1.一种便于使用的建筑垃圾回收装置,包括粉碎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箱(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柱(2),所述支柱(2)内侧面的底部开设有升降槽(201),所述升降槽(201)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轮毂(3),所述升降轮毂(3)包括支杆(301),所述支杆(301)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气泵(302),所述气泵(302)下表面的中部插接有推杆(303),所述推杆(303)的底端与滑杆(304)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304)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与升降槽(201)插接并固定连接有轮毂支架(305),所述轮毂支架(30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轮毂(306),所述粉碎箱(1)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4),所述粉碎箱(1)内壁的左侧设置有传送装置(5),所述传送装置(5)包括传送架(501),所述传送架(501)内壁的左侧、中部和右侧均插接有第一转动杆(502),所述第一转动杆(502)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传动杆(503),所述第一传动杆(503)之间通过皮带(504)传动连接,所述传送架(501)内壁中部的底部插接有支撑杆(505),位于右侧的第一转动杆(502)的后端与传送电机(50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皮带(504)外表面的左侧设置有铲坡(507),所述粉碎箱(1)内壁的右侧设置有粉碎装置(6),所述粉碎装置(6)包括粉碎电机(601),所述粉碎电机(6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粉碎齿轮(602),所述第一粉碎齿轮(602)外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均啮合有第二粉碎齿轮(603),所述第二粉碎齿轮(603)的正面插接有第二转动杆(604),所述第二转动杆(604)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传动杆(605),所述第二传动杆(60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粉碎片(606),所述粉碎箱(1)下表面的右侧开设有降落槽(101),所述粉碎箱(1)的下表面设置有收集装置(7),所述收集装置(7)包括收集车(701),所述收集车(701)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702),所述收集车(7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703),所述收集车(701)左侧面的底部与车门(704)左侧面的底部通过合页(705)铰接,所述收集车(701)左侧面的中部与车门(704)左侧面的中部设置有锁扣(7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建筑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30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与支柱(2)内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杆(604)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粉碎箱(1)的内前侧壁和内后侧壁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建筑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后侧设置的支杆(30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柱,卡柱的正面与前侧设置的支杆(301)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卡条,收集车(701)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均开设有滑槽,滑槽与卡条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建筑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坡(507)的上表面向左倾斜二十度,支撑杆(505)外表面的顶部与皮带(504)下表面的中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建筑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车(701)内底侧壁的宽度与降落槽(101)的宽度相适配,收集车(701)的长度为降落槽(101)长度的二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建筑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片(606)为错位设置,位于左侧的第二传动杆(605)外表面套接的粉碎片(606)的数量为五组,位于右侧的第二传动杆(605)外表面套接的粉碎片(606)的数量为六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慧珂,未经刘慧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5829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旧建筑墙面加固机构
- 下一篇:一种煤矿安全生产用井下救生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