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镜床侧预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53101.2 | 申请日: | 2020-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53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林;黄星;张小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0/36 | 分类号: | A61B50/36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吴楚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镜床侧 预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镜床侧预处理装置,包括桶身,所述桶身的上部开口处设置有配套的桶盖,桶盖上设置有内镜入口,所述桶身的侧壁设置有联通桶身内外的负压吸引接头。能够避免气溶胶及飞沫散发,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内镜故障率;操作简单易行,方便洗消人员清洗消毒灭菌,增加操作者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镜床侧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电子胃肠镜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近距离操作,通过插管经过患者的口腔及肛门完成,患者的飞沫、气溶胶及粪便导致交叉感染风险极高,虽然各内镜诊疗中心做了很多防控工作,但是对于假阴性、无症状感染者,或阳性患者需要急诊内镜不能做到完全避免,潜在的风险仍然较高。
目前临床上,内镜完成后必须使用专门的溶液在特定的装置下进行床侧预处理,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及降低内镜的故障率。床侧预处理的过程主要是将被污染的内镜先端部置于预处理液中,然后操作内镜进行打气打水、吸引。目前用于放置预处理液的装置一般为普通医疗用桶,上部完全敞开以便于内镜放入和取出,由于装置的开放性,在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飞沫、气溶胶很容易扩散到空气中,带来感染风险,所以中国内镜医师协会制定的专家共识建议不进行床侧预处理,以减少飞沫、气溶胶传染的风险,但这可能会造成内镜喷嘴堵塞,增加内镜的故障率,从而增加内镜维修支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飞沫及气溶胶扩散以阻隔病毒传播的床侧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种内镜床侧预处理装置,包括桶身,所述桶身的上部开口处设置有配套的桶盖,桶盖上设置有内镜入口,所述桶身的侧壁设置有联通桶身内外的负压吸引接头。
优选地,所述桶身的外侧壁设置有对称的两个卡槽,所述两个卡槽之间连接有提手。
优选地,所述负压吸引接头的头部设置有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避免气溶胶及飞沫散发,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2、减少内镜故障率,降低内镜维修支出。
3、操作简单易行,增加操作者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4、方便洗消人员清洗消毒灭菌。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镜床侧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镜床侧预处理装置提手及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注为:
1,提手;2,内镜入口;3,桶盖;4,卡槽;5,负压吸引接头;6,刻度线; 7,桶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内镜床侧预处理装置,包括桶身7,所述桶身7的上部开口处设置有配套的桶盖3,桶盖3上设置有联通桶盖3两侧的内镜入口2,所述内镜入口2呈两端开口的变径筒状结构,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所述桶盖3及上方镜口2 为硬质塑料材料。所述桶身7的侧壁设置有联通桶身7内外的负压吸引接头5。所述负压吸引接头5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向上倾斜,头部设置有倒角,使远离桶身7的一端成为尖端,便于连接吸引管。
所述桶身7的外侧壁设置有对称的两个卡槽4,所述两个卡槽4之间连接有提手1,所述提手1、卡槽4均为硬质塑料材料,提手1与卡槽4之间活动连接,使提手1可以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53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绘纸废纸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嵌入式无线服务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