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材料破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50195.8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96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练思恩;杨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伟锋 |
主分类号: | B02C1/04 | 分类号: | B02C1/04;B02C4/08;B02C4/28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畅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1 | 代理人: | 耿佳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用材 破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材料破碎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破碎腔,箱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破碎腔,第一破碎腔和第二破碎腔连通,第一破碎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破碎机构,第一破碎机构包括第一挤压板和第二挤压板,第一挤压板与第一破碎腔侧壁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第二挤压板的底端旋转插接有旋转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第一破碎机构先材料进行第一次的破碎,然后再通过第二破碎机构进行进一步的破碎,这样破碎比较完全,并且不需要进行二次破碎,效率较高;可以利用液压缸带动垫块向上运动,解决第一挤压板和第二挤压板卡死的问题,不需要人工使用工具解决,相比于传统的破碎装置使用起来较为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碎装置,具体为一种建筑用材料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是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大致分为:无机材料,它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它包括植物质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和沥青材料。复合材料,它包括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一般由无机非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而成。
目前,现有破碎装置一般都只进行一次破碎,可能会破碎不完全,这样就需要进行二次破碎,会影响破碎效率,另外现有的破碎机使用过程中若是被物料卡死了,需要人工使用工具解决,这样危险性比较高。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建筑用材料破碎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材料破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材料破碎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破碎腔,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破碎腔,所述第一破碎腔和第二破碎腔连通,所述第一破碎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破碎机构,所述第一破碎机构包括第一挤压板和第二挤压板,所述第一挤压板与第一破碎腔侧壁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第二挤压板的底端旋转插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破碎腔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破碎腔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二挤压板远离第一挤压板一侧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破碎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破碎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破碎机构位于第一破碎机构正下方,所述输送机构位于第二破碎机构的底部,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第一挤压板和第二挤压板之间,所述箱体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正对于输送机构的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垫块和液压缸,所述垫块位于第一破碎腔与第一挤压板之间,所述第一破碎腔呈楔形,且所述第一破碎腔靠近第一挤压板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液压缸位于垫块的顶端,所述液压缸与第一破碎腔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的底端与垫块的顶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破碎机构包括两个破碎辊,两个所述破碎辊平行设置,所述破碎辊包括第一电动辊、挤压辊和棱块,所述第一电动辊的两端分别滚滚滚插接在第二破碎腔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电动辊固定套设在挤压辊的表面,所述棱块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棱块均匀分布在挤压辊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两个第二电动辊、两个传动轮和一个输送带,两个所述第二电动辊分别位于第二破碎腔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电动辊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破碎腔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轮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第二电动辊的表面,两个所述传动轮通过输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轮的中部向内部凹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曲轴、活节和连杆,所述曲轴的一端与电动机输出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曲轴的另一端与第一破碎腔的侧壁旋转插接,所述活节固定在第二挤压板侧面的顶部,所述曲轴和活节之间通过连杆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挤压板和第二挤压板相对一侧的表面均设置有凸点,所述凸点呈四棱锥形,且所述凸点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凸点呈矩阵形分布在第一挤压板和第二挤压板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伟锋,未经杨伟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501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低污染低成本城市固废一体化统筹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机械加工用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