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定位格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46871.4 | 申请日: | 2020-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22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俊;杨建华;梁伟;江华基;彭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粤北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90/11 | 分类号: | A61B90/11 |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 地址: | 512000 广东省韶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椎间孔镜 手术 定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定位格板,包括有横轴杆与纵轴杆,横轴杆与纵轴杆交叉设置,交叉点设置为布针点,布针点上设置有定位块。能够精准定位,提高定位效率,减少透视次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应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定位网格。
背景技术
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术前,需要通过透视定位患处,一般会采用克氏针进行定位,但是患处位置会有所偏移造成定位不稳准的情况,需要反复多次进行透视,如果能够在一次透视下确定患处的横向位置或纵向位置,那么在第二次透视时就能够准确进行定位了,因此如何提高定位效率,减少透视次数是本申请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定位格板,能够精准定位,提高定位效率,减少透视次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应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定位格板应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定位格板,包括有横轴杆与纵轴杆,横轴杆与纵轴杆交叉设置,交叉点为布针点,布针点上设置有定位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横轴杆与纵轴杆垂直交叉将定位格板分割成若干个网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格尺寸相同,并均为正方形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格至少设置有纵向两列,横向两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格板为长方形软胶材质,在X线下可显影,能够贴附在人体皮肤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设置成不同形状便于区分;避免不同位置的定位块混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形成多个布针点,形成纵向排列和横向排列的布针点,通过透视观察患处是位于那行或那列布针点上,第二次透视时只针对该列或该行布针点再次透视,进行定位即可;
(2)能够减少透视次数,避免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3)具有能够精准定位,提高定位效率,减少透视次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在人体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施针位置对照图。
图中:1、定位格板,2、横轴杆,3、纵轴杆,4、定位块,5、网格,6、皮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均相对于附图视角而定,仅仅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够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应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定位格板应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定位格板,包括有十四根横轴杆2与两根纵轴杆3,十四根横轴杆2纵向等距排列在定位格板1内,两根纵向杆以相同间隔纵向排列,其中横轴杆2与定位格板1的宽度一致均为3公分,纵轴杆3与定位格板1的长度一致均为15公分,横轴杆2与纵轴杆3交叉设置,交叉点为布针点,布针点上设置有定位块4。横轴杆2与纵轴杆3垂直交叉将定位格板1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1公分的网格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粤北人民医院,未经粤北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468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喷氨格栅喷碱脱除酸性气体的装置
- 下一篇:包覆式急救担架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