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内镜专用减压取骨环钻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46079.9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90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卫;郝定均;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市红会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晓晓 |
地址: | 71005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专用 减压 取骨环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脊柱内镜专用减压取骨环钻,包括连接杆和环钻头部,连接杆一端与环钻头部连接,另一端与电动装置连接。环钻头部采用空心管状特殊设计,可以兼具减压和取骨的双重功效。电动装置采用骨科低速电钻或磨钻手柄,匹配方便;骨科低速电钻和磨钻手柄具有低速可调动力系统,无须像手动环钻一样垂直施加过大压力,只需贴附骨面轻轻钻入即可,从而避免钻入椎管的风险,损伤到神经组织;而且动力系统力度掌握的学习更迅速、减压和取骨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的环钻头部设计有钝性的金刚石和锋利的锐头锯齿两种型号,术者根据自己技术娴熟程度可优先采用金刚石环钻,技术熟练后,术者可采用锐头环钻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脊柱内镜专用减压取骨环钻。
背景技术
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在各个国家的迅速发展为脊柱退变疾病患者带来优良的疗效。其适应症已从单纯的腰椎间盘减压、髓核摘除发展为椎管狭窄的减压甚至内镜下完成椎间融合,前景可喜。无论是椎间孔入路还是后方入路(包括椎板间隙入路、经椎板入路和对侧入路),其关键脊柱包括骨性减压、神经减压和椎间盘减压,而骨性减压是后两者的前提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面对狭窄的椎间孔和后方入路的椎板,现有的椎板咬骨钳在镜下灵活性差、效率低;镜下骨刀减压时效率慢且神经风险较高;镜下磨钻因面临神经损伤风险而学习曲线长,同时磨除的骨质不能回收利用(回收骨质以备椎间融合使用);手动环锯减压可以取出骨质,但其操作费力效率较低,更重要的是尽管有外套管和环锯之间的限深装置,但在减压时一定的垂直用力也是有连同外套管一起压入椎管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内镜专用减压取骨环钻,与电动装置配合使用,避免了钻入椎管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脊柱内镜专用减压取骨环钻,包括连接杆和环钻头部,连接杆一端与环钻头部连接,另一端与电动装置连接,环钻头部为中空的柱状体;
在环钻头部与骨头接触的前端面上设有金刚石涂层,在环钻头部靠近前端面的外圆面上设有金刚石涂层,金刚石涂层采用颗粒状。
进一步,在环钻头部前端上开有用于排屑的若干个刃口。
进一步,金刚石涂层的涂层长度为5~10mm。
进一步,包括连接杆和环钻头部,连接杆一端与环钻头部连接,另一端与电动装置连接,环钻头部为中空的柱状体;
环钻头部的前端为锯齿状。
进一步,在环钻头部的外侧上开有侧窗口。
进一步,连接杆与环钻头部为一体式结构,连接杆与环钻头部由合金钢材质制成。
进一步,连接杆上设有刻度线。
进一步,环钻头部外径尺寸为5~9mm,内径尺寸比外径尺寸小2mm;
连接杆直径为3~5mm。
进一步,连接杆为实心轴。
进一步,电动装置采用骨科低速手钻或采用磨钻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脊柱内镜专用减压取骨环钻,包括连接杆和环钻头部,连接杆一端与环钻头部连接,另一端与电动装置连接。环钻头部采用空心管状特殊设计,可以兼具减压和取骨的双重功效;环钻头部采用金刚石涂层,随着电动装置的转动,金刚石颗粒缓慢地磨削骨头,钻入骨质中,即使碰到黄韧带也不会瞬间切断,提高了神经组织安全性,适于术者在技术不娴熟时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市红会医院,未经西安市红会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460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工程脱硫脱硝用方便使用的吸收塔
- 下一篇:一种低压电缆综合查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