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搅拌机下料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41722.9 | 申请日: | 2020-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1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林棋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棋城 |
| 主分类号: | B28C7/16 | 分类号: | B28C7/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241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搅拌机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搅拌机下料机构,包括搅拌机,搅拌机的底端设置有下料管,下料管的顶部管口设置有塞板,塞板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圈,塞板的顶面设置有散料滑板,且塞板的底面设置有螺旋输料轴,螺旋输料轴传动连接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驱动电机固定在封板的底面,封板的外侧套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表面连接有电动液压缸的轴体;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凝土搅拌机下料机构在下料管的内部加设螺旋输料轴对搅拌机筒体底部搅拌后的混凝土向下疏导,避免搅拌后粘稠的混凝土在下料管处造成堵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搅拌机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机是在建筑工地上常用的一种机械,它的作用主要是把水泥、砂石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泥土混合料,按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自落式和强制式两大类;
现有技术中,搅拌后的混凝土较为粘稠,导致拌机在搅拌结束后,混合后的混泥土不易排出,造成使用不便,从而影响搅拌机的混泥土加工效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凝土搅拌机下料机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机下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搅拌机下料机构,包括搅拌机,所述搅拌机的底端设置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顶部管口设置有塞板,所述塞板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圈,塞板的顶面设置有散料滑板,且塞板的底面设置有螺旋输料轴,所述螺旋输料轴传动连接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封板的底面,所述封板的外侧套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连接有电动液压缸的轴体,所述电动液压缸固定在固定架中,所述固定架固定在下料管的外壁上,且下料管的外壁插接有出料口,连接板的外侧套设有防漏架。
优选的,所述下料管呈圆管形结构,塞板呈圆形板状结构,塞板的底面边缘开设有导角,且密封圈的圆弧形板状结构,散料滑板呈圆环形结构,且散料滑板的外环面呈圆弧形曲面。
优选的,所述螺旋输料轴的轴体贯穿封板,封板呈圆形板状结构,封板的顶面边缘开设有导角,连接板呈圆环形板状结构,电动液压缸设置有两个,两个电动液压缸关于连接板的圆心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呈圆管形结构,出料口与下料管倾斜设置,且出料口设置有两个,两个出料口关于下料管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防漏架呈断面为“匚”字形的圆环结构,防漏架始终处于出料口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凝土搅拌机下料机构在下料管的内部加设螺旋输料轴对搅拌机筒体底部搅拌后的混凝土向下疏导,避免搅拌后粘稠的混凝土在下料管处造成堵塞;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凝土搅拌机下料机构在下料管外侧加设电动液压缸驱动整个输料结构升降,输料结构不工作时下降后塞板封堵在下料管的顶部管口,输料结构工作时,塞板被从下料管的顶部开口顶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塞板被抬升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搅拌机1、下料管2、塞板3、密封圈4、散料滑板5、螺旋输料轴6、驱动电机7、封板8、连接板9、电动液压缸10、固定架11、出料口12、防漏架1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棋城,未经林棋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417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升混凝土混合效果的搅拌轴
- 下一篇:一种嫩黄色分散染料反应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