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种植用灭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41267.2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10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和川;谭一罗;苏文英;周振玲;徐卫平;秦裕营;马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刘熙 |
地址: | 222243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种植 灭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种植用灭虫装置,包括支撑机构、灭虫机构、驱动机构与收集机构,支撑机构的顶部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灭虫机构,支撑机构左侧的顶部且对应灭虫机构的位置安装有与灭虫机构相适配的驱动机构,灭虫机构右侧的底部安装有收集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支撑柱与支撑板。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机构、灭虫机构、驱动机构与收集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食用菌种植用灭虫装置,采用无污染的方法对蚊虫进行诱捕,不仅方便对蚊虫尸体进行集中处理,而且能够三百六十度旋转捕捉,从而使得捕捉效率更高,且避免常见的灭虫装置固定不动,导致鸟类靠近对装置造成的损坏,进而使得本装置实用性更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食用菌种植用灭虫装置。
背景技术
全国每年有数以千计的菌包,往往由于虫害问题而报废,作为食用菌生产企业和菇农,对食用菌虫害的防治,可谓招数用尽,但效果不佳。长期以来,食用菌生产上一直沿袭传统的农业防治以及化学防治为主,当虫口密度较高时,使用化学农药频繁喷施,往往造成菇体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和子实体畸形,严重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菇蚊、菇蝇,一旦危害后导致子实体千疮百孔而失去商品价值,更麻烦的是,虫口沿着袋壁往里钻,而成虫体上往往携带螨虫和大量病菌,引发多种虫害同时发生,随着虫体活动,导致病菌滋生,菌包很快被污染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种植用灭虫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种植用灭虫装置,包括支撑机构、灭虫机构、驱动机构与收集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灭虫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左侧的顶部且对应灭虫机构的位置安装有与灭虫机构相适配的驱动机构,所述灭虫机构右侧的底部安装有收集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支撑柱与支撑板,所述底座顶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所述灭虫机构包括收集罩、诱光灯与电网,所述收集罩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诱光灯,所述收集罩的内壁上且位于诱光灯的右侧安装有电网;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板、减速电机与驱动齿轮,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
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袋、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所述收集袋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扣,所述收集罩右侧的底部且对应第一卡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扣相适配的第二卡扣。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件。
优选的,所述收集罩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靠近支撑柱的一侧与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靠近支撑柱的一侧与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圆形,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处设置有与驱动齿轮相适配的齿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机构、灭虫机构、驱动机构与收集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食用菌种植用灭虫装置,采用无污染的方法对蚊虫进行诱捕,不仅方便对蚊虫尸体进行集中处理,而且能够三百六十度旋转捕捉,从而使得捕捉效率更高,且避免常见的灭虫装置固定不动,导致鸟类靠近对装置造成的损坏,进而使得本装置实用性更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件方便对本装置安装固定,通过设置加强板使得安装板安装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未经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412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用压力变速器加工设备
- 下一篇:透平振动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