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3D结构光摄像机的人脸识别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36864.6 | 申请日: | 2020-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9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傅剑辉;龚华超;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杉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G06K9/62;G07C9/37;F16M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孙志一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结构 摄像机 识别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结构光摄像机的人脸识别设备。本人脸识别设备包括第一面壳、第二面壳和补光模块;第一面壳和第二面壳相对设置;第一面壳设置有凸台和挡光的边缘部;边缘部、凸台和第二面壳之间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空间;补光模块位于所述空间内;挡光的边缘部的高度大于补光模块的高度以实现挡光;在后盖和第二面壳之间设置有3D结构光摄像机和数据处理模块;后盖与第二面壳之间设置人体感应模块;后盖上设置有扬声器模块和固定安装支架。还包括面板玻璃和显示屏。本申请的人脸识别装置的边缘部可以遮挡补光模块发出的光直射人脸,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结构光摄像机的人脸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来进行个人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模式识别技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开发的人脸识别门禁产品完全可以取代刷卡、指纹等传统的门禁考勤设备,广泛的应用于写字楼、机关单位、酒店、工业园区、医院、政府大厅窗口服务,智慧校园、智慧社区、安检出入口、边境检查站等场所,为通行人员带来高安全性无需接触的极速验证体验。一般包括人脸视频图像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人脸视频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对象的面部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现有技术中,人脸视频图像采集模块采用2D摄像机;2D摄像机采集的人脸数据为2维的平面信息;但是平面信息存在深度方向的数据的丢失,无法完整的表达出立体真实的人脸;所以2D摄像机的人脸识别设备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不法分子可以采用其他的合法的人员的二维照片、人脸视频、人脸面具、人脸头模等假体使得人脸识别设备通过门禁,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所以基于2D摄像机的人脸识别设备的安全性比较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3D结构光摄像机的人脸识别设备,采用3D结构光摄像机实现图像采集及柔和补光方式以提高人脸视频的准确性并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补光灯直射导致的用户体验度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基于3D结构光摄像机的人脸识别设备,包括:
人脸视频图像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人脸视频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人脸数据;将采集到的人脸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数据处理;
所述人脸视频图像采集模块为3D结构光摄像机。
3D结构光摄像机支持人脸立体的3D结构和红外IR双活体检测。数据处理模块依托3D人脸识别算法及活体检测算法,实现多重人脸活体识别技术,提高人脸识别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面壳、第二面壳、补光模块;第一面壳和第二面壳相对设置;第一面壳设置有凸台和挡光的边缘部;补光模块设置在第一面壳的凸台上;位于挡光的边缘部和第二面壳之间的空间内;挡光的边缘部的高度大于补光模块的高度以实现挡光;第二面壳的朝向第一面壳的一面为凹形的曲面;用于反射补光模块所发出的光到被检测者的脸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后盖;第二面壳背离第一面壳的一侧与后盖连接;第二面壳与后盖形成封闭的空腔;在空腔内设置有人脸视频图像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
进一步地,后盖与第二面壳之间还设置人体感应模块;所述人体感应模块与补光单元中的补光模块电连接;检测到人体接近时,人体感应模块导通,补光模块得电发光。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感应模块设置在金属盒中,金属盒的一面开口,开口的一面朝向人脸识别设备的正面。
进一步地,后盖与第二面壳之间还设置有扬声器,用于语音播报;后盖上与扬声器对应的位置设置上散热区域;与上散热区域对应,还设置有下散热区域;下散热区域与上散热区域对应设置;
其中,每一个散热区域包括多个散热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杉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杉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368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教学投影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绿色消防演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