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35244.0 | 申请日: | 2020-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1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杜长青;付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国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汪斌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用排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端外表面四周拐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箱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三角固定板,所述三角固定板远离箱体一侧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三角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三角固定板远离箱体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三角固定板一侧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丝,所述三角固定板贴合固定板一面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该装置通过电机带动螺旋送料杆转动,将堆积在池中的淤泥以螺旋排料的方式进行清理,同时该清理方式无残留淤泥的产生,清理效果优异,且挡板方便更换,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水环境质量,污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的污泥,由于污泥主要在沉淀阶段产生,沉淀池运行一段时间后,沉淀池产生了大量的污泥,需要将污泥及时排出去,不然的话会影响到沉淀池的正常运转,
但是现有的小型污水处理厂有些还需要人工对污水池里的淤泥进行人工的处理这样费时费力,增加了劳动成本。
且传统的清理方式,清理结束后,污水过滤装置的底部四角依然残留大量污泥,从而降低排泥效率,增加使用者二次清理的步骤费时费力。
为此,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该装置通过电机带动螺旋送料杆转动,将堆积在池中的淤泥以螺旋排料的方式进行清理,同时该清理方式无残留淤泥的产生,清理效果优异,且挡板方便更换,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下端外表面四周拐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箱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三角固定板,所述三角固定板远离箱体一侧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三角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三角固定板远离箱体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三角固定板一侧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丝,所述三角固定板贴合固定板一面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且螺丝贯穿第一螺纹孔内部至第二螺纹孔内部,所述固定板贴合三角固定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箱体前端外表面靠近两个拐角中心的位置开设有出泥口,所述箱体的前端外表面靠近下端出泥口出设置有密封板,所述箱体的后端外表面靠近两个拐角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箱体的内部,且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由螺旋送料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通过电机带动螺旋送料杆转动,将堆积在池中的淤泥以螺旋排料的方式进行清理,同时该清理方式无残留淤泥的产生,清理效果优异,且挡板方便更换,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
优选的,固定板与挡板呈T形结构,且其贯穿凹槽延伸至箱体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挡板能够方便拆卸更换,拆卸时通过挡板表面与凹槽拐角接触使挡板上残留的淤泥铲除掉落至螺旋送料杆上。
优选的,凹槽内表面胶接有密封橡皮垫,且凹槽与挡板相互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其箱体内部充满污水,设有的密封橡皮垫能够隔绝污水渗进凹槽内。
优选的,螺旋送料杆位于箱体的底部,且其与箱体活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淤泥沉淀后通过箱体本身的漏斗形会自行滑落至箱体底端,通过设置在底端的螺旋送料杆方便向外输送淤泥。
优选的,箱体呈漏斗形,且其两侧均设有三角固定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国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国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352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