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35237.0 | 申请日: | 2020-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32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从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从发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 地址: | 274599 山东省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临床 针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所述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包括针灸筒及与所述针灸筒固定的输送腔,且所述输送腔内设置有用于疚针输送的输送组件及安装在所述输送组件上用于疚针夹持的夹持机构;所述针灸筒的内侧设置有电磁撞击装置;所述针灸筒的内侧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磁撞击装置连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针灸筒且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驱动件。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通过设置的控制装置控制电磁撞击装置对通过输送组件输送进针灸筒内的疚针进行撞击,同时通过与控制装置连接的驱动件驱动夹持机构打开,使得疚针在施针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涉且可实现疚针的自动输送,施针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
背景技术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针灸医学源远流长,针灸针具的发展已随时代的进步由古老的原始针具发展到目前的不锈钢毫针,但灸疗用的灸具几乎未见明显变化。在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过程中,针灸治疗是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是当前所采用的针灸治疗方式大多还是传统手动给针,对于医务人员在针灸方面有着极为专业的要求,而普通的针灸器在施针过程中需要频繁进行针灸针插放于针灸器上,施针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所述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包括针灸筒及与所述针灸筒固定的输送腔,所述输送腔与所述针灸筒的内侧连通,且所述输送腔内设置有用于疚针输送的输送组件及安装在所述输送组件上用于疚针夹持的夹持机构;
所述针灸筒的内侧设置有电磁撞击装置,所述电磁撞击装置用于对进入到所述针灸筒内的疚针进行撞击;
所述针灸筒的内侧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磁撞击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磁撞击装置工作;
所述神经内科临床用针灸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针灸筒且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在所述电磁撞击装置开启时驱动夹持机构打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输送腔内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由安装在所述输送腔外侧的电机驱动,所述夹持机构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安装在所述传送带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腔上还设置有充电腔,所述充电腔的内侧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控制装置、电磁撞击装置及电机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铰接在所述传送带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爪,两个所述夹持爪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夹持爪上还设置有与驱动件配合的楔形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连接杆及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的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与设置在所述夹持爪上的楔形凸起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磁撞击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针灸筒内壁上的电磁铁及与所述针灸筒内壁滑动的撞击件,所述撞击件朝向所述电磁铁的一侧安装有磁铁,当所述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磁铁与电磁铁的想对面磁极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针灸筒端部空腔内的按动钮,所述按动钮上设置有接触开关,当所述按动钮上的接触开关与所述针灸筒端部的空腔底部接触时,所述接触开关闭合,所述按动钮通过设置在空腔内的第二弹簧进行弹性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按动钮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从发,未经陈从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352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 下一篇:一种产科手术用引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