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O2 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33755.9 | 申请日: | 2020-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42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俞彬彬;高天元;杨婧烨;王丹东;施骏业;陈江平;孙宇航;张晟昊;李万勇;陈海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节能环保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F24F1/0003;F24F3/16 |
| 代理公司: | 常州兴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8 | 代理人: | 张秋月 |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co base sub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O2捕集装置、CO2转换装置及碳捕集分体式空调系统,CO2捕集装置包括箱体及分别安装在箱体内的风机、至少一个CO2捕集器;其中,所述风机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箱体内以使得室内空气流过CO2捕集器;所述CO2捕集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吸附流过其的空气中的CO2的CO2吸附板和用于加热CO2吸附板以使得CO2吸附板释放所吸附的CO2的加热件。本实用新型的CO2捕集装置可以实现对室内空气中CO2的被动控制,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降低通风率,有利于人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O2捕集装置、CO2转换装置和碳捕集分体式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室内空气污染最大元凶并不是大家害怕的甲醛,也不是PM2.5。大部分的人了解甲醛和PM2.5对身体的影响,但往往忽略CO2对人体的危害。而这种气体在达到一定含量之后,会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而且没有任何净化器能够有效过滤CO2。
人体对空气中CO2的增长非常敏感,CO2含量每增加0.5%会导致人体的明显反映。如果我们短期处于CO2过高的房间里,CO2对我们的身体会起到以下影响:
当CO2的浓度达到1000PPM时,人们会感到沉闷,注意力开始不集中,心悸。如果在不透气的卧室里CO2达到1000PPM,而我们连续睡觉8个小时,早上起床时我们会感觉没有休息好,不想起床。如果办公室的空气中CO2含量达到1000PPM,员工们的工作效率会下降。CO2浓度达到1500-2000PPM时,人们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两个人在密闭的卧室里睡一个晚上,CO2的浓度很容易达到2000PPM.办公室的空气中CO2浓度达到2000PPM时,员工们会感觉很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劳。超过了2000PPM后,我们甚至不想继续工作,思考能力明显下降。5000PPM以上时人体机能严重混乱,使人丧失知觉、神志不清。
人体自身的呼出已被发现是封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累积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氧化碳生成量为每人37克/小时。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积累,安装和维护通风系统(HVAC)是目前按照ASHRAE标准使用的方法。由于二氧化碳在室内环境中通常不会达到稳态浓度,因此通常难以确定足够的通风率。在不增加空气交换通风率的情况下,降低室内空气CO2浓度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没有行之有效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CO2捕集装置,它可以在不增加空气交换通风率的情况下,实现对室内空气中CO2的被动控制,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利于人体健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O2捕集装置,它包括箱体及分别安装在箱体内的风机、至少一个CO2捕集器;其中,
所述风机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箱体内以使得室内空气流过CO2捕集器;
所述CO2捕集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吸附流过其的空气中的CO2的CO2吸附板和用于加热CO2吸附板以使得CO2吸附板释放所吸附的CO2的加热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节能环保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节能环保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337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