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度混棉喂给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27801.4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5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山县新越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13/00 | 分类号: | D01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324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度 混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度混棉喂给机,涉及一种棉料加工设备,具体包括底座和底座上安装的混棉箱和上料筒,混棉箱朝向上料筒的侧面底部开设有出料口,上料筒朝向混棉箱的侧面底部开设有上料口,上料口处与下斜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下斜板的另一端底面焊接有卡块,出料口处与上斜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上斜板的另一端底面焊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滑动安装有卡杆,卡杆的一端与卡块滑动连接,卡杆的另一端焊接有把手,把手的侧面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侧面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混棉效果;棉料方便收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棉料加工设备,具体是一种深度混棉喂给机。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在纺织过程中,需要将不同成分的原棉进行均匀地混合,从而保障棉纱质量稳定,不同性质的原棉混合,需要不同的混合技术,所以不同产品的要求也不相同。
现有的混棉机在使用时,由工作人员将棉料投入到混棉机中,经过一次混棉后,工作人员需要查看混棉是否合格,不合格需要重新将棉料投入到混棉机中再次进行混棉,这样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度混棉喂给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度混棉喂给机,包括底座和底座上安装的混棉箱和上料筒,所述混棉箱的底面两端分别与一根竖直安装的支撑脚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脚的底端均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料筒底部通过支撑块固定在底座上,混棉箱朝向上料筒的侧面底部开设有出料口,上料筒朝向混棉箱的侧面底部开设有上料口,上料口处与下斜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下斜板的另一端底面焊接有卡块,出料口处与上斜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上斜板的另一端底面焊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滑动安装有卡杆,卡杆的一端与卡块滑动连接,卡杆的另一端焊接有把手,把手的侧面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上料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竖直的转轴,转轴上固定有螺旋叶片,转轴的顶端伸出上料筒上方与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上料筒的顶部侧面与上料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上料管的另一端伸入到进料口内,进料口开设在混棉箱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棉箱的底部设为斜面,斜面的底端朝向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与上料筒同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叶片与转轴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动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上料筒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对棉料的重复混合,有效增加了棉料的混合深度,提高了混棉效果;在混合完成后,工作人员通过把手将卡杆抽离卡块,从而使棉料落到底座上方便收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深度混棉喂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深度混棉喂给机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山县新越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常山县新越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278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