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换热储罐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26253.3 | 申请日: | 2020-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23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伟;曹海涛;李宝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液流储能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H01M8/0427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25000 陕西省安康***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全钒液 流电 系统 换热储罐 | ||
1.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换热储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左右两侧上方均固接有短板(5),所述罐体(1)的左右两侧均加工有滑槽(11),两个短板(5)的底部安装有调节机构(2);
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螺纹杆(201)、套板(202)、圆轮(203)、凸板(204)、管道(205)和握把(206);
所述螺纹杆(201)的顶部与短板(5)的底部转动相连,所述螺纹杆(201)的外壁与套板(202)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套板(202)的右侧与圆轮(203)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圆轮(203)的外壁与滑槽(11)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套板(202)的左侧与凸板(204)的右侧相固接,所述凸板(204)的左侧与管道(205)的内侧相固接,所述管道(205)的内壁与罐体(1)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螺纹杆(201)的底部与握把(206)的顶部相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换热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01)和套板(202)组成升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换热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连通有短管(6),所述罐体(1)的顶部固接有方架(7),两个所述短管(6)的内侧均设有立板(8),两个所述立板(8)的底部与罐体(1)的顶部相固接,两个所述立板(8)的外壁顶部均固接有第二橡胶套(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换热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架(7)的左右两侧上方均安装有控制机构(3);
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第一齿条(301)、曲板(302)、弹簧(303)、齿轮(304)和宽板(305);
所述第一齿条(301)的外壁与方架(7)的右侧上方间隙配合,所述方架(7)的右侧与曲板(302)的左侧相固接,所述第一齿条(301)的外壁右侧与弹簧(303)的内壁相套接,所述弹簧(30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方架(7) 的左侧和曲板(302)的左侧相固接,所述第一齿条(301)的底部左侧与齿轮(304)的顶部啮合相连,所述齿轮(304)的正面与宽板(305)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宽板(305)的右侧与方架(7)的内壁右侧相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换热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架(7)的左右两侧下方均安装有密封机构(4);
所述密封机构(4)包括长板(401)、第二齿条(402)和第一橡胶套(403);
所述长板(401)的外壁与方架(7)的右侧下方凹槽滑动卡接,所述长板(401)的顶部与第二齿条(402)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二齿条(402)的外壁右侧与方架(7)的右侧相固凹槽滑动卡接,所述第二齿条(402)的顶部与齿轮(304)的底部啮合相连接,所述第二齿条(402)的左侧与第一橡胶套(403)的右侧相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换热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管(6)的内壁与长管(10)的外壁相插接,所述长管(10)的外壁上方与方架(7)的顶部间隙配合,所述短管(6)和长管(10)的外壁连接处均与第一橡胶套(403)和第二橡胶套(9)的内壁相抵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液流储能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省液流储能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262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TRT节能控制管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农业机械灌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