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控制阀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23576.7 | 申请日: | 2020-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9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园;秦春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伟园 |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德区荣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9 | 代理人: | 李冰;白永才 |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控制阀,包括绕组线圈,其中:还包括如下:晶体管Q1,晶体管Q1与单绕组线圈连接,并且控制单绕组线圈的工作状态;微处理器MCU,微处理器MCU与晶体管Q1相连接,并且微处理器MCU输出脉冲信号,晶体管Q1与微处理器MCU之间串联有电容C1;电容C3,电容C3并联于单绕组线圈,用于维持电磁阀吸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通过所述单绕组线圈、微处理器MCU和晶体管Q1组成,实施单向控制关闭气路,起到整体的成本更低。2、本结构通过增设了隔直流电路,可以极大程度的保障了微处理器MUU,失效时电磁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实施更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控制阀。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磁铁,一类是交流电供电,工作时需要持续供电才能保持相应的工作状态,但此类电磁铁工作时线圈功耗大,容易造成线圈的发热大,故障率高;另一类是脉冲供电,电磁铁在脉冲电的驱动下启动工作状态,同时通过永磁铁来实现工作状态的磁保持和电磁铁的持续工作,工作时间完成后,再通过反向脉冲电来实现电磁铁执行部件的复位关闭,但此类电磁铁对相应控制端的脉冲信号要求具有反向功能,当微处理器出现故障或失效的时候,输出的状态是不确定(高电平或低电平),不能保证电磁控制阀是处于关闭状态的。
从电磁控制阀的结构上看:常规的电磁控制阀是由两组绕组组成的,其引线分别是黄线、黑线和红线,该种电磁阀开启吸合时是黄线和黑线连通,吸合维持时是黄线和红线连通,当微处理器出现故障或失效的时候,不能保证气路是关闭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实施更安全和成本更低的电磁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电磁控制阀,包括单绕组线圈,其中:还包括如下:
晶体管Q1,晶体管Q1与单绕组线圈连接,并且控制单绕组线圈的工作状态;
微处理器MCU,微处理器MCU与晶体管Q1相连接,并且微处理器MCU输出脉冲信号,晶体管Q1与微处理器MCU之间串联有电容C1;
电容C3,电容C3并联于单绕组线圈,用于维持电磁阀吸合。
具体进一步,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还连接有电阻R1,电容C1另一端连接有电阻R2,电阻R2一端连接地线端,电容C1、电阻R1和电阻R2构成隔离电路。
具体进一步,所述晶体管Q1连接于单绕组线圈的A端或B端处。
具体进一步,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有二极管D1。
具体进一步,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有电容C2。
具体进一步,所述单绕组线圈的一端连接有直流电源DC。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结构通过所述单绕组线圈、微处理器MCU和晶体管Q1组成,实施单向控制关闭气路,起到整体的成本更低;
2、本结构通过增设了隔直流电路,该隔直流电路只能通过脉动的信号;由于当微处理器MUU出现故障或失效的时候,输出的状态是不确定(高电平或低电平),可以极大程度的保障了微处理器MUU,失效时电磁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实施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电路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输出脉冲信号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电路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输出脉冲信号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电路图。
图6是第三实施例的输出脉冲信号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伟园,未经李伟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235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环保除尘喷雾设备
- 下一篇:一种畜牧业用饲料混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