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术中软腭提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20024.0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8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杜泓;张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9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王宇佳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术中软腭提拉装置,属于医学器具领域,包括一端穿过鼻腔进入口腔的第一软管和一端穿过口腔的第二软管,第一软管进入口腔的一端插接到第二软管穿过口腔的一端的内部,通过固定部连接,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软管的另一端通过弹簧松紧扣连接在一起;固定部包括设于第一软管上的定位孔和固设于第二软管上用于穿过定位孔的定位杆,定位杆未连接第二软管的一端固设有与定位孔过度配合的圆头;第二软管伸进口腔内的一端固设托架,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固定连接的部位设有支架,支架上固设有两个绑绳。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不会在人体上留下勒痕,固定牢固,能使术野暴露充分,固定力度可控,适用于所有软腭提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具领域,涉及一种软腭提拉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术中软腭提拉装置。
背景技术
鼻咽喉部位的疾病在医学上较为常见,治疗的方法中,内镜下手术切除腺样体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需要对软腭部位进行麻醉处理,由于软腭部位是软组织构成,没有骨头支撑,麻醉后,软腭会变得疲软,使其整个软腭塌陷下来,术野受到严重的影响,术野暴露不充分,使手术无法顺利进行。
现有技术中,通常用细的软管穿过鼻腔,从口腔穿出,与另一端通过打结的方式系在患者的嘴角处,通过硬腭将软腭处的悬雍垂提拉起来,增大鼻咽的间隙,使术野充分暴露。但是这种固定方式的缺点是:由于鼻腔空间较小,伸进鼻腔的管需要很细的管,这样在提拉软腭时,与软腭上悬雍垂的接触面积较小,对人体的压强变大,会在软腭上产生勒痕,且在嘴角的打结处也会产生勒痕。同时,打结的时候,通常是先打一个结,再打第二个结,打第二个结时,第一个结会发生返松的情况,提拉效果不明显,且人打结的力度不能控制,容易将人勒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术中软腭提拉装置,以达到能有效将软腭托起,且不会对人体产生勒痕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术中软腭提拉装置,包括一端穿过鼻腔进入口腔的第一软管和一端穿过口腔的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进入口腔的一端插接到第二软管穿过口腔的一端的内部,并通过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软管留在鼻腔外的另一端与第二软管留在口腔外的另一端通过弹簧松紧扣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部包括设于第一软管上的定位孔和固设于第二软管上用于穿过定位孔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未连接第二软管的一端固设有与定位孔过度配合的圆头;所述第二软管伸进口腔内的一端固设有用于将悬雍垂托起的托架,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固定连接的部位设有卡接到嘴角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固设有两个绑绳,两个绑绳的另一端绕过头部,连接用于固定支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托架为透明硅胶块,与软腭接触的一面为与悬雍垂配合的弧面。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固定部设有两对。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第二软管伸入口腔的一端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开口,将第二软管的端口分成左连接片和右连接片,所述定位杆固设于左连接片的内壁上,所述右连接片上与定位杆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定位孔相同的卡接孔;所述第一软管插接到第二软管的内部,使定位杆穿过定位孔和卡接孔实现固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均为硅胶管。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限定:所述支架为硅胶块,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卡接嘴唇和牙齿的凹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200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供胶系统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屋面虹吸式雨水处理装置